[实用新型]汽车机舱轮罩总成及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74621.4 | 申请日: | 2012-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7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B60R16/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 地址: | 10002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机舱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汽车机舱轮罩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特别是新型技术新产品运用也越来越多。汽车的发动机舱安装的电气件多种多样,除了满足机舱内强度和空间之外,还要考虑车型的延续性和通用性,以求在满足功能多样化、个性化的前提下,最大化地节约设计和生产成本。
汽车机舱轮罩总成需要满足众多的电气件的安装,一旦车型换代升级,会导致轮罩的型面变化,甚至导致机舱总成变化,将对其模具、检具、夹具、装配及焊接工艺等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从而产生较大的换代成本。
现有技术中,汽车机舱轮罩是与前指梁总成、前端总成焊接为一体,这种汽车机舱轮罩多数都是整体式或少数冲压件焊接而成,造成模具尺寸和零件尺寸都很大,给生产成本和整车重量带来不必要的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对既有产品改动最小的汽车机舱轮罩总成及汽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机舱轮罩总成,通过螺栓与汽车的前指梁相连接,所述汽车机舱轮罩总成包括:
电气托盘;
与所述电气托盘焊接在电气件受力位置的、用于承载电气件的至少一个安装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汽车机舱轮罩总成包括有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和第三安装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与所述电气托盘焊接在abs泵体安装位置;
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与所述电气托盘焊接在洗涤液壶的安装位置;
所述第三安装支架与所述电气托盘焊接在膨胀罐的安装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汽车机舱轮罩总成通过5个安装点上的螺栓与所述前指梁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汽车机舱轮罩总成和前指梁,所述汽车机舱轮罩总成通过螺栓与所述前指梁相连接,所述汽车机舱轮罩总成包括:
电气托盘;
与所述电气托盘焊接在电气件受力位置的、用于承载电气件的至少一个安装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汽车机舱轮罩总成包括有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和第三安装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与所述电气托盘焊接在abs泵体安装位置;
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与所述电气托盘焊接在洗涤液壶的安装位置;
所述第三安装支架与所述电气托盘焊接在膨胀罐的安装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汽车机舱轮罩总成通过5个安装点上的螺栓与所述前指梁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中,在电气件安装需求发生变化时,单独设计电气托盘的结构就可满足安装物的强度及空间需求,不牵扯任何其他总成,大大降低了设计和生产成本。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机舱轮罩总成在发生碰撞等需维修的情况时,拆卸更换十分便捷,大大节约了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机舱轮罩总成在车身中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机舱轮罩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机舱轮罩总成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机舱轮罩总成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机舱轮罩总成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针对现有技术中汽车机舱轮罩是与前指梁总成、前端总成焊接为一体,这种汽车机舱轮罩多数都是整体式或少数冲压件焊接而成,造成模具尺寸和零件尺寸都很大,给生产成本和整车重量带来不必要的增加的问题,提供一种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对既有产品改动最小的汽车机舱轮罩总成及汽车。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机舱轮罩总成在车身中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机舱轮罩总成1通过螺栓与汽车的前指梁3相连接,具体地,汽车机舱轮罩总成通过安装点2上的螺栓与前指梁3相连接,安装点2的个数可以为5个。
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机舱轮罩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机舱轮罩总成包括:
电气托盘4;
与电气托盘4焊接在电气件受力位置的、用于承载电气件的至少一个安装支架(5、6、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46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