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用射流推进的水翼气垫船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74308.0 | 申请日: | 2012-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71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葛国明;李德堂;张晓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V1/04 | 分类号: | B60V1/04;B60V1/22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方闻俊;袁忠卫 |
地址: | 316004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射流 推进 气垫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射流推进的水翼气垫船,属于高速节能船舶,可用作救援艇、缉私艇。
背景技术
气垫船又叫“腾空船”,是一种以空气在船只底部衬垫承托的交通工具。利用高于大气压的空气在船底与支承表面间形成气垫,使全部或部分船体脱离支承表面而高速航行的船。气垫通常是由持续不断供应的低压气体形成。气垫船除了在水上行走外,还可以在某些比较平滑的陆上地形行驶。气垫船是高速行驶船只的一种,行走时因为船身升离水面,船体水阻得到减少,以致行驶速度比用同样功率的船只快。很多气垫船的速度都可以超过五十节。气垫船亦可用非常缓慢速度行驶。
传统的气垫船结构和动力系统非常复杂,而且能耗巨大,主要是因为其大部分功率用于产生气垫以实现将船托出水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又能形成气垫的采用射流推进的水翼气垫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采用射流推进的水翼气垫船,包括船体及位于船体下方的水翼,水翼上安装有射流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底部的两侧设有开口朝下且前后贯穿的气垫产生槽。
上述气垫产生槽的前端面为向下向后倾斜的斜面。该结构在船体被射流推进器抬升后更方便气流进入气垫产生槽的前方进入到槽内形成气垫。
上述水翼有两个,分别为前水翼和中水翼,所述前水翼和中水翼均呈拱形并沿前后间隔设置,所述射流推进器也有两个,分别安装在前水翼和中水翼的中部。
前水翼和中水翼上的射流推进器快速向后喷水,来提供动力来实现艇的前进,由于前水翼和中水翼呈拱形,便于在前水翼和中水翼的下方产生提升力,而且安装在前水翼上的射流推进器快速向后的喷水力还可作用与中水翼,对中水翼产生向上的提升力,可以加快水相对于中水翼的提升速度,增大水翼所提供的升力,从而增强船体整体的提升效率。
上述船体的底部两侧还设有后水翼,该后水翼位于中水翼的后方,后水翼呈向下向内延伸的L形。加装后水翼的气垫船可以有效的提高其耐波性,减少其纵摇和垂荡,提高乘坐者的舒适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水翼结合射流推进器不但能对船体产生前行的动力,还对船体产生向上的升力,当船体两侧的气垫产生槽部分露出水面后,气流便从气垫产生槽的前方进入,产生气垫开始将船体拖起减小船舶在告诉航行时的兴波阻力,减少能量的损耗,在航速在30节以上时,升力由水翼和气垫产生槽内形成的气垫提供,可以大大减少船舶航行阻力提高射流推进器的效率,实现船舶高速航行下节省能源的目的;本水翼气垫船结合了水翼和气垫船的优点,是一种高速节能船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一种采用射流推进的水翼气垫船,包括船体1及位于船体1下方的水翼,水翼上安装有射流推进器2,射流推进器2采用动力型拉伐尔喷管射流推进。
船体1底部的两侧设有开口朝下且前后贯穿的气垫产生槽3,气垫产生槽3的前端面31为向下向后倾斜的斜面。
水翼有两个,分别为前水翼4和中水翼5,前水翼4和中水翼5均呈拱形并沿前后间隔设置,射流推进器2也有两个,分别安装在前水翼4和中水翼5的中部。
船体1的底部两侧还设有后水翼6,该后水翼6位于中水翼5的后方,后水翼6呈向下向内延伸的L形。
前水翼4和中水翼5结合射流推进器2不但能对船体1产生前行的动力,还对船体1产生向上的升力,当船体1两侧的气垫产生槽3部分露出水面后,气流便从气垫产生槽3的前方快速进入,产生气垫开始将船体1拖起减小船舶在告诉航行时的兴波阻力,减少能量的损耗,在航速在30节以上时,升力由水翼和气垫产生槽内形成的气垫提供,可以大大减少船舶航行阻力提高射流推进器的效率,实现船舶高速航行下节省能源的目的;本水翼气垫船结合了水翼和气垫船的优点,是一种高速节能船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43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扭转振动减振器及制造方法
- 下一篇:具有鼓状工具更换库的手持式工具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