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水型吊物孔盖板及护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73739.5 | 申请日: | 2012-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87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许巍;施挺;马俊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太比雅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5/01 | 分类号: | E06B5/01;E06B7/14;E04F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11344 | 代理人: | 任洁玮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水 型吊物孔 盖板 护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多层建筑物的楼板吊物孔,具体涉及一种防水型吊物孔盖板及护栏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多层建筑物中,如发电厂等的多层建筑物中,各层楼板大都安装有设备搬入或搬出用的开口或开孔,也就是吊物孔。
目前常规的吊物孔一般由框架、盖板、护栏以及连接盖板和框架、护栏和框架的连接装置等组成。盖板和护栏可以分别绕框架四边打开和关闭。在吊物孔关闭状态下,盖板和护栏相互嵌合,同地面平齐;吊物孔开启后,盖板与护栏用插销等方式锁定,形成稳固的安全围栏。
吊物孔由于其结构的特性,往往不具有防漏水的功能。吊物孔通常具有两块或多块盖板,相邻盖板间的接缝处往往会发生漏水情况。盖板和护栏可绕框架四边转动的特性,使得框架四周和盖板、护栏间必然存在活动间隙,而不是密闭防水的结构。此外,常用的省力型吊物孔,采用重锤、扭簧等助力装置来实现吊物孔的轻松开启和关闭,而这些助力装置的安装也为吊物孔的防水带来难度。
然而在某些应用中,比如核电站,却要求所安装的吊物孔具有防水性能。因此需要一种防水型的吊物孔盖板及护栏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型的吊物孔,其在盖板间的接缝处,以及盖板与框架的缝隙处采用防水构造,从而实现吊物孔盖板防水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防水型吊物孔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防水型吊物孔,,包括框架、盖板、护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盖板接缝防水装置,包括上导流部件、下导流部件和盖板导流槽,其中所述上、下导流部件分别设置在相邻两块盖板接缝边的下方,所述盖板导流槽设置在上、下导流部件的下方,并与上、下导流部件联通,和
框架导流槽,沿框架周边,设置在框架和盖板、护栏连接缝隙下方,并与所述盖板导流槽联通,用于盛接并导出从框架和盖板、护栏连接缝隙中渗漏的水,以及盖板导流槽中的水。
优选地,所述相邻两块盖板中,设置有上导流部件的盖板为上盖板,设置有下导流部件的盖板为下盖板,盖板关闭时,上盖板的接缝边压在下盖板的接缝边上。
优选地,所述上导流部件的上部设有第一防水垫,下导流部件的上部设有与第一防水垫相对应的第二防水垫,盖板闭合时,上、下导流部件的上部对接,第一防水垫和第二防水垫经上、下导流部件的挤压而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导流部件的高度大于下导流部件的高度,下导流部件的下部设有第三防水垫,在盖板闭合时,所述第三防水垫紧贴第一防水垫与第二防水垫的下表面。
优选地,还包括一挡水翻板设置在框架和盖板、护栏的接缝处,所述挡水翻板的下表面设置有防水垫,当吊物孔闭合时,挡水翻板覆盖在框架和盖板、护栏的接缝处。
优选地,所述框架、所述盖板、所述护栏、所述盖板接缝防水装置和所述框架导流槽均高于吊物孔的安装平面。
优选地,所述防水垫为聚四氟乙烯。
本实用新型在吊物孔盖板的漏水处采用防水导流结构,利用防水垫、盖板导流槽和框架导流槽等装置轻松实现防水导流的效果,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示例性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上述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图1为防水吊物孔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盖板接缝防水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导流部件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下导流部件的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盖板侧框架导流槽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护栏侧框架导流槽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挡水翻板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吊物孔高于安装平面的部分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7。一种防水型吊物孔10包括框架11、盖板12、护栏17、框架导流槽13和盖板接缝防水装置14。
所述吊物孔10的相邻两块盖板12的接缝处设有如图2所示的盖板接缝防水装置14。盖板接缝防水装置14包括上导流部件141、下导流部件142和盖板导流槽143。盖板导流槽143位于上导流部件141、下导流部件142的下部,与上导流部件141、下导流部件142联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太比雅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太比雅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37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改善蒸汽发生设备中传热的制剂
- 下一篇:一种封装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