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工新型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内抽牙及二次脱模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73203.3 | 申请日: | 2012-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5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陈红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万盛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44 | 分类号: | B29C33/44;B29C3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马佑平;王立民 |
地址: | 31517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工 新型 高分子 聚合物 材料 内抽牙 二次 脱模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是指一种用于加工新型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内抽牙及二次脱模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开发,现许多新材料的某些物理性能已经接近或超过了金属的特性。同时,在耐酸碱、耐腐蚀等方面远远超过了金属。这也是在某些方面新材料或塑料等正式逐渐取代金属。
现阶段对于新型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加工基本上采用塑料的加工方式,利用模具加工,但由于新材料的物理性能等均高于普通聚合物和塑料,因此用普通模具加工,尤其涉及到结构复杂的产品,均采用多次加工成型的方式,工序复杂,生产周期长,能耗高,很难降低成本。同时,对产品的内部经过多次加工,品质、精度等很难保证,因此废品率一直居高不下,很难适应现在消费的需要,也无法实现真正的市场竞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发明一种能够减少加工工序,生产周期短,产成品合格率及精度高,同时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的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新型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内抽牙及二次脱模机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加工新型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内抽牙及二次脱模机构,其包括有,前模、后模、前模镶件、后模镶件、斜顶、精定位、行位、行位镶件、行位压条、铲基、油缸、斜导柱、斜导柱压块、顶针及撑柱;所述后模镶嵌于固定装置上,后模镶件、斜顶、精定位、行位、行位镶件、行位压条、油缸、顶针、撑柱加工于后模模胚上,前模镶件、斜导柱、斜导柱压块、铲基加工于前模模胚上。
所述的前模和后模为分体式活动式连接。
所述前模与后模通过行位,行位压条及斜导柱和斜导柱压板、精定位等插件进行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斜导柱与斜导柱压板用于控制加工原材料的量及加工部件的成型,同时通过行位和行位模板来控制原料注入的速度及相应数量。并通过控制合模和开模的工艺。
做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模具的前模和后模可以通紧固件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在模具中增加了斜导柱和斜导柱压板,使原料的加入可以直接加工产品的形状进行注入,在产品的特殊形状部位在注入原料的同时进行操作,实现产品形状的特殊要求,而不需要先加工完一部分再进行其它部位的加工操作,当模具开模完成时,一件完整的产品就直接产生了,减少了生产工序和生产周期,同时因不需要反复加工,精度能够保持稳定,产品各部分之间的精度因产生误差的步聚减少而提高,降低能耗的同时,也减少了废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抽牙及二次脱模机构正视图;
图2为内抽牙及二次脱模机构俯视图;
图3为内抽牙及二次脱模机构侧视图。
1:前模模胚 2:前模 3:后模
4:前模镶件 5:后模镶件 6:斜顶
7:精定位 8:行位 9:行位镶件
10:行位压条 11:铲基 12:油缸
13:斜导柱 14:斜导柱压块 15:顶针
16: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做以详细的介绍,以期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见附图1至图3所示,加工新型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内抽牙及二次脱模机构,其包括有,前模2、后模3、前模镶件4、后模镶件5、斜顶6、精定位7、行位8、行位镶件9、行位压条10、铲基11、油缸12、斜导柱13、斜导柱压块14、顶针15及撑柱16;所述后模3镶嵌于固定装置上,后模镶件5、斜顶6、精定位7、行位8、行位镶件9、行位压条10、油缸12、顶针15及撑柱16加工于后模模胚上,前模镶件4、斜导柱13、斜导柱压块14、及铲基11加工于前模模胚1上。所述的前模2和后模3为分体式活动式连接。
所述前模2与后模3通过行位8,行位压条10及斜导柱13和斜导柱压块14、精定位7等插件进行连接。
斜导柱与斜导柱压板用于控制加工原材料的量及加工部件的成型,同时通过行位和行位模板来控制原料注入的速度及相应数量。并通过控制合模和开模的工艺。
做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模具的前模和后模可以通紧固件相连接。
具体实施例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万盛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万盛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32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支承臂卸胎翻转装置
- 下一篇:一种模具抽芯机构的导轨驱动式旋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