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部弯折型材的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72846.6 | 申请日: | 2012-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1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宜市汇美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14 | 分类号: | B21D5/1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瀚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9 | 代理人: | 盖军 |
地址: | 525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部 弯折型材 生产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型材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中部弯折型材的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型材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和金属结构,如厂房、桥梁、船舶、农机车辆制造、输电铁塔,运输机械等,主要包括铝型材和型钢等。现有的型材都是通过冲压或挤压的方法生产的,挤压的生产设备投资高,而且难以调整其形状;冲压的方法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型材的长度受到冲压设备的限制,难以生产长度较长的型材,另外,型材的冲压需要多个冲击设备互相配合,设备投资也比较大,在生产中所需要的操作工人比较多,人力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中部弯折型材的生产线,以实现低成本、连续地生产中部弯折的型材。
本实用新型的中部弯折型材的生产线包括板材输送线,关键在于所述板材输送线沿其输送方向依次排列有多套由上成型辊和下成型辊构成的辊压设备;所述下成型辊的辊体沿轴向设有一个或多个成型台阶,且不同下成型辊中对应同一成型角的成型台阶的侧面与下成型辊辊体轴线之间所形成的成型夹角沿板材输送线的输送方向逐渐减小,所述上成型辊的截面形状与下成型辊的截面形状相符;对应同一成型角的成型台阶在下成型辊的位置相同。
板材通过上成型辊和下成型辊之间时,板材会被上成型辊和下成型辊的成型台阶压出与成型台阶相符的折弯,而经过多个辊压设备可以逐渐将该折弯的角度逐渐减小,从而生产出具有折弯的型材,以满足不同客户的要求。另外,由多个辊压设备将该折弯的角度逐渐减小,可以避免一次折弯角度过大而导致板材无法通过辊压设备,并且可以利用较小的辊压力即可将板材折弯,降低了对辊压设备的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沿输送方向排列于板材输送线最后位置的下成型辊的成型台阶的成型夹角为直角,以生产出最常见的具有直角折弯的板材。
本实用新型的中部弯折型材的生产线通过对板材连续折弯,使板材形成型材,整套生产线设备投资小,在生产中所需要的操作工人比较少,降低了设备成本和人力成本,而且所生产的型材的长度不受限制,型材的具体形状可以通过改变各个辊压设备的上辊、下辊而很容易改变,因此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中部弯折型材的生产线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板材在生产线上的变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中部弯折型材的生产线包括板材输送线,板材输送线沿其输送方向依次排列有多套由上成型辊1和下成型辊2构成的辊压设备;所述下成型辊2的辊体沿轴向设有一个成型台阶3,且不同下成型辊中对应成型台阶3的侧面与下成型辊2辊体轴线之间所形成的成型夹角α沿板材输送线1的输送方向逐渐减小,所述上成型辊1的截面形状与下成型辊2的截面形状相符;对应同一成型角的成型台阶3在下成型辊2的位置相同。
板材4通过上成型辊1和下成型辊2之间时,板材4会被上成型辊1和下成型辊2的成型台阶3压出与成型台阶3相符的折弯,而经过多个辊压设备可以逐渐将该折弯的角度逐渐减小,从而生产出具有折弯的型材,以满足不同客户的要求。另外,由多个辊压设备将该折弯的角度逐渐减小,可以避免一次折弯角度过大而导致板材无法通过辊压设备,并且可以利用较小的辊压力即可将板材折弯,降低了对辊压设备的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沿输送方向排列于板材输送线最后位置的下成型辊的成型台阶3的成型夹角α为直角,以生产出最常见的具有直角折弯的板材。
上述中部弯折型材的生产线通过对板材连续折弯,使板材形成型材,整套生产线设备投资小,在生产中所需要的操作工人比较少,降低了设备成本和人力成本,而且所生产的型材的长度不受限制,型材的具体形状可以通过改变各个辊压设备的上辊、下辊而很容易改变,因此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宜市汇美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信宜市汇美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28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