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永磁铁氧体湿压瓦形磁体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72049.8 | 申请日: | 2012-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37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元兵;熊谊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阳市东辰磁性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00 | 分类号: | B28B7/00;H01F41/02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杨刚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绵***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永磁 铁氧体 湿压瓦形 磁体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具体涉及一种永磁铁氧体湿压瓦形磁体模具。
背景技术
瓦形铁氧体磁体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微电机、工业自动化控制用微电机等领域。其用量与日俱增,在生产瓦形铁氧体磁体过程中,湿压成形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工序,而模具又是该工序的一个重要条件,模具的优劣直接影响产品的磁性能和外观合格率。
众所周知,目前大多数厂家均采用注射料浆、磁场定向、浮动压制、下拉脱模的成形湿压工艺,型腔处于线包中间,型腔中的磁场强度与充磁线圈的安匝数成正比,与两级之间的气隙间距成反比,当充磁线圈的匝数与充磁电流不变的情况下,磁瓦模腔内的磁场强度与上下模端面的距离成反比,起始磁场强度在上模侧端底部与生坯侧端底部之间因距离最短,故磁场最强,上模中部底面与生坯中部底面之间其次,生坯弧度的端部与上模之间垂直方向最弱,由于磁场强度不同,取向度不同,因此收缩率不同,造成磁体烧结后产生应力,导致磨加工时显出微裂纹,解决办法是用导磁率近于1的材料,即俗称的不导磁材料替代部分高导磁材料,相当于增大了气隙,使高磁场削弱为低磁场,即就低不就高,达到减少大弧度瓦形磁体成型后生坯件两侧密度与中部密度的差异,从而提高瓦形磁体的制造合格率;
目前各个厂家均采用焊接的方法,将设计好的非磁层做成第一工件,导磁体主件为第二工件,然后采用边缘焊接的方法,将两个工件固定在一起的。
由于机械加工的精度原因,两个部件的接触面要做到完全无间隙配合是十分困难的,且间隙往往会出现单边,当这种情况严重时,模具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下模头成型面会出现破裂或焊口开裂,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在生坯的内弧面可发现明显的裂纹缺陷,造成批量性的产品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永磁铁氧体湿压瓦形磁体模具,以期待解决现有技术中下模头成型面破裂或焊口开裂,总存在一定的间隙影响使用效果,导致产品报废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永磁铁氧体湿压瓦形磁体模具,包括模具上模、模具下模头,所述模具上模与模具下模头配合使用;所述的模具下模头包括:导磁体下模主体,导磁体下模主体上部设置有非导磁层;所述非导磁层与所述导磁体下模主体堆焊成一体结构;将非导磁层与导磁体下模主体堆焊或融焊,非导磁层与导磁体下模主体成一体结构,可以消除配合间隙,不会产生焊口开裂现象。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非导磁层是不锈钢材料。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导磁体下模主体是钢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之一是:本实用新型模具下模头的非导磁层与导磁体下模主体之间的堆焊连接方式,即用不导磁材料直接融焊在导磁体下模主体上,可完全消除配合间隙,做到零间隙,做到完整一体的结合,不会产生后期焊口开裂导致的产品批量报废。提高模具使用质量,保证了瓦形永磁铁氧体的制造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模具下模头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模具下模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模具上模与模具下模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市东辰磁性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绵阳市东辰磁性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20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涂料测试用的电动涂膜机
- 下一篇:梯度半循环工厂化水产养殖池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