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履式溢油回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70166.0 | 申请日: | 2012-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79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 发明(设计)人: | 夏凡;赵思研;刑小伟;孙亚男;翟海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凡;赵思研;刑小伟;孙亚男;翟海松 |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B63B35/32 |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霍彦伟;董晓慧 |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履式 溢油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海上溢油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海上石油开采规模的日趋扩大,海上溢油事故频发,已成为目前急待解决的热点问题。传统的海上溢油处理装置效率低下、系统性差、应变能力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应变能力好、处理效率高的双履式溢油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双履式溢油回收装置,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前部设有收油臂,收油臂与气缸活塞杆相连,气缸另一端与船体相连,船体前端设有带叶履带收油头,带叶履带收油头后方设有油水分离机构。
所述船体为虾型双体型船体。
所述带叶履带收油头的进口处设有滤网。
所述带叶履带收油头进口处设有摄像头。
本装置工作在泄露石油的海面,当油层厚度较薄时,两个收油臂合拢以减小开口程度, 避免过多的海水进入装置;油层增厚时,收油臂分开以增加开口程度,提高收集效率;若遇涨落潮等水位发生变化的情况, 则可同时调节两臂的位置,始终使开口中心对准浮油层。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堰式收集无动力,效率低的缺点;同时解决了传统抽吸收集方式吸口管径小,可靠性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一种双履式溢油回收装置,包括船体5,所述船体5前部设有收油臂1,收油臂1与气缸2活塞杆相连,气缸2另一端与船体相连,船体5前端设有带叶履带收油头3,带叶履带收油头3后方设有油水分离机构4。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如下:当装置进入工作海面时,带页履带收油头3的进口通过表面叶片的角度调节、履带的转动带动,尽可能多的将溢油处理进装置内部。油进入装置后,再由油水分离机构4将溢油进一步处理。
所述船体5为虾型双体型船体。这样整个装置在海面上具有稳性好、回转性好、耐波性好等热点。
所述带叶履带收油头3的进口处设有滤网。设置滤网可以对浮油进行初步过滤。
所述带叶履带收油头3进口处设有摄像头。通过摄像头可以观测海面上溢油状况,进而通过气缸2调整收油臂1的开合状况,当油层厚度较薄时,两个收油臂合拢以减小开口程度,避免过多的海水进入装置;油层增厚时,收油臂分开以增加开口程度,提高收集效率;若遇涨落潮等水位发生变化的情况,则可同时调节两臂的位置,始终使开口中心对准浮油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凡;赵思研;刑小伟;孙亚男;翟海松,未经夏凡;赵思研;刑小伟;孙亚男;翟海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01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隐形吊顶支撑及照明结构
- 下一篇:链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