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陷阱诱虫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70030.X | 申请日: | 2012-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8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 发明(设计)人: | 马瑞燕;李庆燕;曹雪;梁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14 |
| 代理公司: |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4108 | 代理人: | 李建伟 |
| 地址: | 0308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陷阱 诱虫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治农林业害虫的捕虫工具,具体为一种高效安全的诱虫器。
背景技术
虫害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之一,常引起农作物大面积的减产甚至绝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在我国最常见的昆虫诱捕器是水盆型诱虫器,但是,水量把握难度比较大,水太多时,性诱芯会浸泡失效;水太少时,则会漏诱害虫,影响诱捕效果;即使定量后,每天加水也是一项费时、费工的事情。而且,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广、水资源短缺乏,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研发节水型诱虫器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其次,粘板型诱虫器也较为普遍,但是,粘板型诱虫器上的“胶”易变干或者粘染灰尘而失效;简单的平行构造以及粘虫的表面积很小,从而造成害虫逃逸率高,未达到“终极陷阱”的目的;此外,暴露型设计使得诱虫器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很大,包括气温,风速、雨等,因此,在生产实际中,多数农民不愿意使用昆虫诱捕器,致使该项生态环保技术得不到推广和普及,制作省时、省力、高效、简易的诱虫装置,是推广性诱剂防治害虫技术的强烈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陷阱诱虫器,解决传统昆虫诱虫器在害虫捕杀中存在加水工作量大、诱捕方式单一、诱杀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陷阱诱虫器,由一个腔体和连接在所述腔体两端的两个喇叭口构成,所述两个与腔体配套的喇叭口的小口端从腔体的两端伸入到腔体内,腔体的端头固定连接在喇叭口的中段,在腔体内放置有诱芯,所述诱芯位于腔体内两个喇叭口小口端连线的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陷阱诱虫器喇叭口的内壁上设有粘虫胶,在腔体上设有挂钩用于固定诱虫器, 所述腔体的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形。
与现有的捕虫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中间腔体形成陷阱,减小粘虫胶用量,节约成本;利于昆虫进入诱虫器后,内腔空间增大增加了昆虫的飞行力,从而更利于粘住害虫不易逃脱;口小腔大使进入腔体内部的昆虫不易飞出,增加了诱捕效率。
经过试验证明该产品在山西等干旱地区使用,一次可以在果园使用1年还有诱捕能力,延长了性诱芯使用时间。与天天补水的普通诱捕器相比节约了大量劳动力。
2、喇叭口一方面增大了粘虫板面积,使害虫更易被粘着;另一方面中间的小口更易形成气流的风洞,使害虫沿气流进入中间小室,可以有效防治害虫进入后逃逸,从而提高了诱虫器的诱捕量,增加了诱捕效率,同时喇叭口在风沙大的地方能有效阻止风沙进入小室,延长诱虫器的使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陷阱诱虫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陷阱诱虫器,由一个三角形腔体1和连接在所述三角形腔体1两端的两个喇叭口2构成,所述两个与三角形腔体1配套的喇叭口2的小口端从腔体1的两端伸入到三角形腔体1内,三角形腔体1的端头固定连接在喇叭口2的中段,在三角形腔体1内放置有位于三角形腔体1内两个喇叭口2小口端连线的中部诱芯4,喇叭口2的内壁上设有粘虫胶3,三角形腔体1上设有挂钩5。
具体实施时,找一块长方形板折叠2次将其边缘粘在一起形成三角形腔体1,中间固定诱芯4,中部设有挂钩5,再用纸板做成两个与三角形腔体配套的三角形喇叭口2,三角形喇叭口2内涂有粘虫胶3,大口在外,小口在内分别放入三角形腔体1的两端并固定,组成诱虫器。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陷阱诱虫器,由一个圆形腔体1和连接在所述圆形腔体1两端的两个喇叭口2构成,所述两个与圆形腔体1配套的喇叭口2的小口端从腔体1的两端伸入到圆形腔体1内,圆形腔体1的端头固定连接在喇叭口2的中段,在圆形腔体1内放置有位于圆形腔体1内两个喇叭口2小口端连线的中部诱芯4,喇叭口2的内壁上设有粘虫胶3,圆形腔体1上设有挂钩5。
具体实施时,找一块长方形板将其边缘粘在一起形成圆形腔体1,中间固定诱芯4,中部设有挂钩5,再用纸板做成两个与圆形腔体配套的圆形喇叭口2,圆形喇叭口内涂有粘虫胶3,大口在外,小口在内分别放入圆形腔体1的两端并固定,组成诱虫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农业大学,未经山西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00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挤压盘
- 下一篇:一种纺车式渔线轮收线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