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表冷器预冷型闭式蒸发冷却冷水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68640.6 | 申请日: | 2012-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58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黄翔;宋祥龙;张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3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表冷器 预冷 型闭式 蒸发 冷却 冷水机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带表冷器预冷型闭式蒸发冷却冷水机组,具体涉及一种由表冷器、闭式蒸发冷却盘管装置组成的蒸发冷却冷水机组。
背景技术
随着蒸发冷却空调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多种形式的蒸发冷却冷水机组已应运而生,并在实际的工程中发挥着良好的节能和环保作用。然而,现如今投入使用的蒸发冷却冷水机组多为开式水系统,在高温冷水的制取过程中,水与空气直接接触,由于很多时候空气在洁净度方面的些许不足,导致制取出的高温冷水含有的污垢和杂质较多,这会造成填料表面结垢而影响换热等问题,这在灰沙严重的地区表现的更为明显。另外这类机组外形较为庞大,给设备的运输和安装都带来很多不便。以上存在的问题都对蒸发冷却冷水机组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产生消极影响。
基于实际应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在现有蒸发冷却冷水机组的基础上,对机组结构进行了改进,提出一种采用闭式水系统的蒸发冷却冷水机组,该机组结构紧凑,对蒸发冷却高温冷水机组在更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表冷器预冷型闭式蒸发冷却冷水机组,采用闭式水系统,解决了现有开式水系统制取的高温冷水水质较差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带表冷器预冷型闭式蒸发冷却冷水机组,包括有机组壳体,机组壳体内设置有闭式蒸发冷却盘管装置,闭式蒸发冷却盘管装置的上部依次设置有挡水板、风机,风机所对应的机组壳体的顶壁上设置有排风口,闭式蒸发冷却盘管装置下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表冷器a、表冷器b,机组壳体的外部设置有空调末端,闭式蒸发冷却盘管装置、表冷器a、表冷器b及空调末端之间通过管网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闭式蒸发冷却盘管装置的结构为:包括有蒸发冷却盘管,蒸发冷却盘管的上部依次设置有填料、布水器,蒸发冷却盘管的下部依次设置有导流板、风道及开式水箱,开式水箱通过水管与布水器连通,水管上设置有水泵a。
蒸发冷却盘管的上端为进水端,蒸发冷却盘管的下端为出水端。
表冷器a和表冷器b采用卧式表冷器,卧式表冷器的结构为:包括有冷却器,冷却器的顶部对应的机组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冷却器与进风口之间设置有空气过滤器。
表冷器a和表冷器b对称设置于导流板的两端。
表冷器a和表冷器b采用立式表冷器,立式表冷器的结构为:包括有冷却器,冷却器侧面所对应的机组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与冷却器之间设置有空气过滤器。
表冷器a和表冷器b对称设置于风道两侧。
闭式蒸发冷却盘管装置、表冷器a、表冷器b及空调末端之间的管网结构为:闭式蒸发冷却盘管装置内蒸发冷却盘管的出水端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上设置有水泵b,出水管另一端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另一端分别连接有水管G1、水管G2、水管G3,水管G1与表冷器a连接,水管G2通过水管G8与表冷器b连接,水管G3与空调末端连接,空调末端通过水管G4、进水管与蒸发冷却盘管的进水端连接,表冷器a通过水管G5、水管G6与进水管连接,表冷器b通过水管G7与进水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带表冷器预冷型闭式蒸发冷却冷水机组将冷水置于闭式蒸发冷却盘管内,冷水与空气不直接接触,而是经管壁与管外包覆的水膜进行间接热交换,从而缓解了制取的高温冷水水质较差的问题,同时避免了开式系统填料表面结构对换热效率造成的影响。
2)本实用新型的带表冷器预冷型闭式蒸发冷却冷水机组在空气初效过滤器后设置表冷器,对室外空气进行等湿降温,从而可以制取低于室外空气湿球温度的亚湿球温度高温冷水。
3)本实用新型的带表冷器预冷型闭式蒸发冷却冷水机组在闭式蒸发冷却盘管上部、布水器下部设置填料,延长气水的接触时间,增大气水接触面积,从而有效的对淋水进行预冷,同时填料使得布水均匀,气水混合充分,提高热质交换效率。
4)本实用新型的带表冷器预冷型闭式蒸发冷却冷水机组在闭式蒸发冷却盘管下部设置导流板,对空气进行均流,使得在蒸发冷却盘管的空气与水均匀混合,提高热湿交换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程大学,未经西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686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适应门限的NCC配准方法
- 下一篇:锅炉炉膛边角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