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平板灯上的光源PCB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67856.0 | 申请日: | 2012-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3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杨言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盛开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23/06 | 分类号: | F21V23/06;F21V17/16;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352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平板 光源 pcb 板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平板灯上的光源PCB板结构。
背景技术
现阶段的LED平板灯结构全部采用平铺了LED芯片的整片PCB结构,外加置于其上的散光罩,然后其余部分采用传统荧光灯格栅灯盘结构支撑的方式。这样的结构使用的光源PCB板面积要和发光面积相等,为了保证出光效果,对置于光源PCB板之上的散光罩的材料特性要求较高,主要是为了满足高的透光性能和雾度;因此此种设计,成本很高;同时,在光源PCB板和驱动的连接部分,往往采用的是手焊工艺,在组装和使用过程中,非常容易造成焊点脱落,影响稳定性;而如果采用端子连接的方式,则增加了组装的工艺难度和成本,严重影响最终的产品成品率;并且,对应于不同功率的产品,需要不同的光源PCB板,也增加了产品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并抬高了工艺成本,增加了质量风险和最终的成本。
另外,现有结构中的光源PCB单元之间采用现行的导线进行连接,该连接方式存在不足处是容易产生虚焊,且效率很低,有待改进。
由上可知,解决这些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做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凭借着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设计出一种用于平板灯上的光源PCB板结构,结构简单,极大减少现行灯具产品上的手工焊接点和连接端子的应用,提高品质稳定性和降低成本;通过增减光源PCB板单元的数量,可以方便实现不同功率的灯具产品,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平板灯上的光源PCB板结构,结构简单,极大减少现行灯具产品上的手工焊接点和连接端子的应用,提高品质稳定性和降低成本;通过增减光源PCB板单元的数量,可以方便实现不同功率的灯具产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平板灯上的光源PCB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并行排列的光源PCB板,所述光源PCB板通过连接单元实现连接。
进一步,所述连接单元为PCB板。
进一步,所述连接单元横跨灯具底部,两端通过固定件连接设置在平板灯上。
进一步,在连接单元在对应光源PCB板的正负极位置处设有接触式弹片。
进一步,所述接触式弹片包括固定骨架,在固定骨架的两端形成固定耳,在中部两侧形成弹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多个并行排列的光源PCB板,以及设置在光源PCB板通过连接单元实现连接,该连接单元,即PCB板跨灯具底部,由两端的固定件来锁死,安装的时候,先固定一边,然后用类似杠杆的压接方式固定另外一边。
在PCB板在对应光源PCB板的正负极位置处有接触式弹片,当连接单元安装完成后,接触式弹片与正负极之间无需焊接即可实现物理紧密接触。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驱动器的电信号首先传达到连接单元上的各个接触式弹片上,然后再由接触式弹片传达到光源PCB的正负极上,再由PCB板上的敷铜线路传达到光源PCB板上的各个发光LED器件上。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极大减少现行灯具产品上的手工焊接点和连接端子的应用,提高品质稳定性和降低成本;通过增减光源PCB板单元的数量,可以方便实现不同功率的灯具产品。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平板灯上的光源PCB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并行排列的光源PCB板1,所述光源PCB板1通过连接单元实现连接。
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单元2为PCB板。
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单元2横跨灯具底部,两端通过固定件连接设置在平板灯上。
进一步设置,在连接单元2在对应光源PCB板的正负极位置处设有接触式弹片3。
进一步设置,所述接触式弹片包括固定骨架,在固定骨架的两端形成固定耳,在中部两侧形成弹片。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极大减少现行灯具产品上的手工焊接点和连接端子的应用,提高品质稳定性和降低成本;通过增减光源PCB板单元的数量,可以方便实现不同功率的灯具产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盛开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盛开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678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韧体更新方法及可供该方法使用的韧体更新装置
- 下一篇:管理标签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