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于极群装配的蓄电池槽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66232.7 | 申请日: | 2012-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65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 发明(设计)人: | 闫金瑞;周胜文;李二周;曲宝光;连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风帆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周晓萍 |
| 地址: | 071057***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便于 装配 蓄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池部件,特别是用于容纳蓄电池电化学反应装置的蓄电池槽,属蓄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蓄电池由极群、电解液、蓄电池盖、蓄电池槽等组成。极群和电解液用于产生电化学反应释放和储存电能,蓄电池槽用于容纳极群和电解液,蓄电池盖用于对蓄电池槽上部进行封闭,防止杂物进入或电解液流出、渗出造成腐蚀。
在蓄电池的装配过程中要先将极群制造完毕后装入蓄电池槽,在装入时,如果极群的厚度与蓄电池槽用于容纳极群的内腔宽度相适应,那么装入的效果就是理想的,反之就会造成质量问题。蓄电池槽用于容纳极群的内腔称为单格,每两单格之间由中隔隔开,在蓄电池技术标准的外形尺寸要求下蓄电池槽各单格的基准宽度大致是确定的。不同型号电池的极群厚度由于受极板数量的变化而出现变动。对于厚度尺寸相对较小的极群,要通过中隔上附带的调节内部宽度的筋条或其它填充物的调整来与之搭配,这是目前非常常见的装配方式。上述筋条的尺寸是确定的,每一种尺寸的筋条都由特定的蓄电池槽注塑模具来生产,多种厚度尺寸的极群就要配备多套模具。而采用填充物临时加入方式需要在高效率的极群生产设备旁边配备必要的人力和操作空间,并准备特定的填充物。上述情况意味着:采用传统方式的蓄电池槽进行生产,投入模具费用多,工期长,半成品管理工作琐碎,在高度自动化的场合人机混合作业对人身的安全难以保证,且浪费生产场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可适应不同厚度的极群顺利而稳妥的装入蓄电池槽内的便于极群装配的蓄电池槽。
本实用新型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便于极群装配的蓄电池槽,它包括槽体,槽体内设有单格,各单格由中隔隔开,特别之处是:所述中隔两侧面和槽体两端内壁面处设有筋条,所述筋条为薄片状,筋条相对与中隔或槽体两端内壁面倾斜设置,其倾角α为50~60°。
上述便于极群装配的蓄电池槽,位于各中隔同一侧面上相邻筋条的倾斜方向相反;位于槽体同一端内壁面上相邻筋条的倾斜方向相反;各单格的两侧中隔上的筋条对称分布。
上述便于极群装配的蓄电池槽,所述筋条的根部厚度为1.0~1.2mm,筋条梢部厚度小于或等于筋条根部厚度,筋条梢部厚度与筋条根部厚度的差值不超过0.1mm。
上述便于极群装配的蓄电池槽,所述筋条的宽度尺寸B为6~9 mm,筋条底部与槽体底部间隔距离C为3~4mm。
本实用新型针对普通蓄电池槽装配极群时需备有填充物配合使用的问题,对蓄电池槽各中隔处及槽体两端内壁面的筋条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所述筋条采用相对中隔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薄片状结构,当极群装配入槽后,筋条可以沿其倾斜方向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对极群起到夹持作用。采用本实用新型,可适应不同厚度的极群顺利而稳妥的装入蓄电池槽单格内,无需填充物,并减少了与蓄电池槽配套注塑模具的数目,在提高装配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蓄电池槽的俯视图;
图2是筋条的截面放大视图;
图3是图1的A向视图。
图中各标号清单为:1、槽体,2、中隔,3、筋条,4、槽体两端内壁面,5、单格。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蓄电池槽包括槽体1,槽体内设有单格5,各单格间由中隔2分隔。在每个中隔2侧面和槽体两端内壁面4处设有筋条3,筋条为薄片状,筋条的结构形状和材料,使其具有较好的弹性。筋条相对中隔或槽体两端内壁面倾斜设置,其倾角α为50~60°。位于每中隔同一侧面上相邻筋条的倾斜方向相反;位于槽体同一端内壁面上相邻筋条的倾斜方向相反;各单格5的两侧中隔上的筋条对称分布,同一中隔两侧面上的筋条也是对称分布。
参看图1-3,筋条3的根部厚度为1.0~1.2mm,筋条梢部厚度小于或等于筋条根部厚度,筋条梢部厚度与筋条根部厚度的差值不超过0.1mm。筋条的宽度尺寸B为6~9 mm,筋条底部与槽体底部为断开形式,筋条底部与槽体底部间隔距离C为3~4mm。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可以适应不同厚度的极群装配,当极群装配入单格后,筋条在极群的作用下沿其倾斜方向发生弹性变形,筋条依靠自身弹性变形抗力对极群起到夹持作用,无需再使用填充物也可以使极群稳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风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风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662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