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顶升连杆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64912.5 | 申请日: | 2012-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46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胜;王纪;吉志宾;李红;赵红贞;陈伟锋;曹献计;杨帅;韩纪银;张立秋;王良;程文安;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21/12 | 分类号: | B65G21/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250109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杆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线输送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顶升工件平衡性好的顶升连杆机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焊装工艺中,主焊线输送系统大多使用往复杆机构,往复杆机构一般有升降系统和水平直线输送系统共同构成。升降机构是实现机构的总体升降运动,目的是将放在焊装夹具上的钣金件竖直顶升脱离夹具为后面水平直线输送提供空间基准;水平直线输送系统是实现机构水平往返运动,目的是将脱离夹具后的钣金件水平输送到下一站,实现流水作业。目前使用的升降系统在升降钣金件的时候无法保证气缸完全同步,使钣金件在顶升和输送的过程中平衡性差,容易出现翻倒的情况,安全性差。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1951962U,公开了一种自动升降汽车车门输送装置,包括固定在支撑架上的左、右输送带和左、右挡料板,左、右输送带位于左、右挡料板之间,装置还包括底架,底架位于支撑架下部,底架上对称设置两升降气缸,升降气缸杆固定连接支撑架。两个升降气缸在升降的时候无法保证气缸完全同步,使工件在顶升和输送的过程中平衡性差,容易出现翻倒的情况,安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的顶升输送机构在顶升和输送工件的过程中平衡性差,容易出现翻倒的情况,安全性差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顶升连杆机构,它在顶升和输送工件的过程中平衡性好,不易出现翻倒的情况,安全性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顶升连杆机构,包括支撑架、气缸,气缸固定连接在底座上,气缸活塞杆端部与支撑架固定连接,靠近支撑架的两端位置均设置有气缸,支撑架上连接有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包括横杆,横杆的两端均铰接有V形升降架,升降架包括端部铰接在一起的上铰接杆和下铰接杆,上铰接杆铰接在支撑架上,下铰接杆铰接在底座上,上铰接杆和下铰接杆的铰接位置与横杆铰接。
顶升连杆机构在工作的时候,首先设置在支撑架两端位置的气缸开始供气,气缸活塞杆开始上升,带动支撑架向上移动,支撑架带动连杆机构运动,横杆两端的升降架同步上升,而且上升速度一致,从而使两气缸活塞杆的上升速度保持一致性和同步性,保证了支撑架的平稳性。顶升连杆机构在顶升和输送钣金件的过程中平衡性好,不易出现翻倒的情况,安全性好。
作为优选,横杆的两端均连接有和横杆垂直的铰接轴,铰接轴的两端均铰接一个升降架,升降架的上铰接杆和下铰接杆的铰接位置铰接在铰接轴的端部位置。连杆机构设计成这种结构增加了整个装置在顶升和输送钣金件的平稳性。
作为优选,上铰接杆和支撑架的铰接位置设置有上支座,上支座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上,上铰接杆的端部铰接在上支座上;下铰接杆和底座的铰接位置设置有下支座,下支座固定连接在底座上,下铰接杆的端部铰接在下支座上。上铰接杆和下铰接杆分别通过上支座和下支座铰接在支撑架和底座上,铰接可靠稳定。
作为优选,横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铰接轴中间位置与连接块固定连接,连接在同一根铰接轴上的两个升降架对称设置。铰接轴通过连接块与横杆连接,保证连接位置的连接强度。
作为优选,支撑架上靠近两气缸位置均固定连接有两根和气缸活塞杆平行的滑杆,滑杆上套接有滑座,滑座固定连接在底座上。支撑架在上升和下降运动的时候,滑杆在滑座上滑动,使支撑架不会晃动,保证支撑架的平稳性。
作为优选,滑座、气缸均通过L形连接座固定连接在底座上,连接座的转角位置设有三角形加强筋。滑座和气缸的连接稳定可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顶升连杆机构在顶升和输送钣金件的过程中平衡性好,不易出现翻倒的情况,安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杆机构的俯视图;
图中:1、支撑架,2、气缸,3、横杆,4、升降架,5、上铰接杆,6、下铰接杆,7、铰接轴,8、上支座,9、下支座,10、连接块,11、滑杆,12、滑座,13、连接座,14、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济南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649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矿电机转轴动密封结构
- 下一篇:无刷电机三相绕组的接线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