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挖孔桩护壁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63480.6 | 申请日: | 2012-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79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军;畅建伟;王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76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余锦曦 |
地址: | 710032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挖孔桩 护壁 加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基础坑边缘的修砌或加固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挖孔桩护壁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铁路、公路等基础建设的不断发展,挖孔桩广泛的应用在工地现场,由于挖孔桩的护壁结构是一种临时措施,没有被设计所重视,设计单位在进行护壁设计时一般采用混凝土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两种方式,遇到特殊的地质情况(如人工填土、粘性土、无流动性的淤泥质土以及中等密实的砂土等)进行大直径人工挖孔桩施工,护壁结构易出现整体垮塌,诱发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因此保证人工挖孔桩在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专利CN202369988中通过锚筋斜插入到土体内,依靠的是锚筋的杠杆支撑作用对护壁进行加固,并未形成一个稳固的框架式结构,遇到特殊的地质情况(如:人工填土、粘性土、无流动性的淤泥质土以及中等密实的砂土等)护壁易发生整体垮塌事故。
现有技术的缺点:护壁的加固结构不能形成框架式结构,稳定性不高,整体受力性能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高和整体受 力性强的超深挖孔桩护壁加固结构。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挖孔桩护壁加固结构,包括护壁,其关键在于:所述护壁内壁上水平固定有至少一圈槽钢,所述槽钢通过n根锚筋固定在所述护壁上,所述锚筋依次穿过槽钢、护壁后,水平插入护壁外的土体内。所述锚筋的根数n等于槽钢的周长除以锚筋间的距离,采用上述结构,所述锚筋结合槽钢形成框架结构,增强了护壁结构的稳定性和抗剪能力。
上述锚筋通过螺栓和垫板与所述槽钢固定连接。采用上述结构,锚筋通过螺栓和垫板能牢固地与槽钢固定连接。
上述相邻所述锚筋间的距离为1m~3m。采用上述结构,所述槽钢能通过多个锚筋牢固地固定在护壁上。
上述锚筋的长度为1m~4m,锚筋的直径为20~40mm,所述锚筋插入土体的长度为0.5~2.5m。采用上述结构,锚筋长度越长,插入土体越深,直径越长,加固越牢。锚筋过长,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浪费。
上述锚筋通过水泥砂浆与土体固结。采用上述结构,增强了锚筋与土体的结合力,进一步加固护壁结构。
上述相邻所述槽钢的间距为4~6m。采用上述结构,所述槽钢水平环向上对护壁起到了支撑作用,多个槽钢的设置能在不同水平面上对护壁进行支撑,进一步加固了护壁。
上述护壁内壁开有支撑台,所述槽钢位于该支撑台上。采用上述结构,所述槽钢可通过支撑台的支撑,方便锚筋对槽钢的固定。
上述护壁内预埋有PVC管,借助PVC管对锚筋定位,所述锚筋穿过该PVC管。采用所述结构,所述锚筋能避免在凿穿护壁时,对护壁内的钢筋造成损伤, 而破坏护壁结构。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挖孔桩护壁加固结构,使整个护壁结构形成一个框架结构,增强了护壁结构的稳定性,其结构整体受力性能明显改善,在侧向受力更为显著,另外在进行深孔作业时,通过该措施能有效地保障孔内施工人员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种挖孔桩护壁加固结构,包括护壁1,所述护壁1上设有2圈支撑台5,每5m深水平设有一圈支撑台5,所述每个支撑台5上放置有一圈槽钢2,所述槽钢2通过11根锚筋3水平固定在所述护壁1上,并且所述锚筋3露出护壁1一端通过螺栓6和垫板7与所述槽钢2固定连接,所述锚筋3的长度为2m,锚筋3的直径为30mm,相邻所述锚筋3间的距离为1.5m,所述锚筋3依次穿过槽钢2、护壁1内的PVC管4后,水平插入护壁1外的土体内,锚筋3插入土体的长度为1.5m,所述锚筋1通过水泥砂浆与土体固结。
尽管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作出多种类似的表示,如:槽钢换做工字钢等;槽钢的分布;锚筋的分布、长度、直径、插入土体的长度和形状等;支撑台的设置等 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634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