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旋泵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62527.7 | 申请日: | 2012-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56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 发明(设计)人: | 雷文茵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南川区富民科技推广中心 |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F04D29/2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84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泵,具体涉及一种螺旋泵。
背景技术
公元前300年,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明使用“螺旋泵”取水,此后螺旋泵就成为人类输送流体物质的重要工具。但是因为螺旋泵构造的原因,部分流体容易通过叶轮与螺旋起始部的间隙处返回螺旋泵内形成循环泄漏,从而造成无效功率的消耗,增大螺旋泵所需功率。现有技术针对这一缺陷一般采用机械密封装置或者填充密封,但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两种不能克服的缺点:1、如果螺旋泵密封的间隙值过小,从叶轮流出的流体在其压力和流速平衡前,流体与叶轮、泵壳发生碰撞, 从而发生“叭叭”的异常噪声,效率低,泵体磨损量大,泵体磨损量大的现象;2、如果螺旋泵密封的间隙值过大,部分流体容易通过叶轮与螺旋起始部的间隙处逆流回螺旋泵内形成循环泄漏,从而造成无效功率的消耗。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任何情况下都能达到高效率、无流体逆流现象的螺旋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旋泵,包括泵壳和叶轮,该泵壳包括蜗壳和与蜗壳相连的吸入口,叶轮包括螺旋叶片和轮毂,叶轮封闭于泵壳内,螺旋叶片与轮毂相连接,吸入口与蜗壳的连接处且与螺旋叶片最接近的一处为螺旋起始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中,叶轮与螺旋起始部间的间隙值尤为重要,当螺旋起始部间的间隙值取得过小时,从叶轮流出的流体在其压力和流速平衡前,流体与叶轮、泵壳发生碰撞,从而发生“叭叭”的异常噪声,效率低,泵体磨损量大;当螺旋起始部间的间隙值取得过大时,部分流体容易通过螺旋起始部的间隙处逆流回螺旋泵内形成循环泄漏。所以本实用新型中将叶轮与螺旋起始部的间隙值取为叶轮直径的9%-15%,上述结构不仅可以避免流体逆流回螺旋泵的现象,提高螺旋泵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有效的减小螺旋泵中的噪音
进一步,螺旋起始部的尖端为流线型结构。上述结构能减小螺旋起始部所受流体的阻力,从而消除螺旋泵工作时的震动和噪音,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螺旋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螺旋泵结构中螺旋起始部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旋泵,包括泵壳1和叶轮6,该泵壳1包括蜗壳3和与蜗壳3相连的吸入口2,叶轮6包括螺旋叶片4和轮毂7,叶轮6封闭于泵壳1内,螺旋叶片4与轮毂7相连接,吸入口2与蜗壳3的连接处且与螺旋叶片4最接近的一处为螺旋起始部5,通过把叶轮4与螺旋起始部5的间隙值做的很小,可以有效的减小了部分流体逆流回螺旋泵内,从而减小因叶轮4多次带动这部分流体离开螺旋泵重复做功而造成无效功率的消耗,减小了螺旋泵工作所需功率,所以把叶轮4与螺旋起始部5的间隙值取为D1,D1为叶轮6直径D值的9%。
第二种实施方式:第二种螺旋泵相对于第一种螺旋泵的区别仅仅在于把叶轮4与螺旋起始部5的间隙值D1改为叶轮6直径D的15%。采用这种结构,能够避免因间隙值D1较小而引起的从叶轮4流出的流体在其压力和流速平衡前,提生冲击, 从而发生叭叭的异常噪声的情况。
第三中实施方式:第三种螺旋泵相对于第二种螺旋泵的区别仅仅在于把叶轮4与螺旋起始部5的间隙值D1改为叶轮6直径D值的11%。采用这种结构,能在减小噪音的情况下保证螺旋泵工作效率不降低。
综上所述的三种实施方式均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以设计叶轮4与螺旋起始部5的间隙值D1的范围为叶轮6直径D值的9%-15%,其中最佳间隙值D1为叶轮6直径D的11%。
图2示出了第四种实施方式一种螺旋泵中螺旋起始部5的局部放大图,第四种螺旋泵相对于第三种螺旋泵的区别仅仅在于螺旋起始部5尖端为流线型,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减小螺旋起始部所受流体的阻力,从而消除螺旋泵工作时的震动和噪音,使效率提高。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南川区富民科技推广中心,未经重庆市南川区富民科技推广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625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抛物线形阀盖
- 下一篇:一种井下风门之间的闭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