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固定式钢筒整形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58017.2 | 申请日: | 2012-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45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 发明(设计)人: | 侯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兵 |
| 主分类号: | B21D1/08 | 分类号: | B21D1/08;B21D37/10 |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毛光军 |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式钢筒 整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材整形机,尤其涉及一种固定式钢筒整形机。
背景技术
钢筒在广播电视塔、通讯塔、电力钢管铁塔以及石油管道中应用较为广泛,对其形状和精确度的要求比较高。现有的精整方法一般采用千斤顶、气焊等简单工具进行人工精整。其存在着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装配精度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高和整形效果差的缺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如下专利技术:
中国专利号“201120129695.5”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钢筒整形机,其公开日为2011年10月26日。其技术方案包括机架、液压装置、上模具、下模具、滑块、滑道,下模具固定设置在机架底部,液压装置固定设置在机架顶部,上模具通过滑块与液压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滑块与机架的滑道滑动配合,液压装置为双缸液压装置,所述上模具、下模具均是凹模,上模具、下模具扣合后的空腔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但以上述专利文件为代表的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钢筒是圆柱形的,而下模具上无支撑装置,挤压时需要多人把持住钢筒才能对其整形,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会导致钢筒的整形不彻底,需要多次整形才能达到整形标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钢筒整形机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固定式钢筒整形机,采用本实用新型后,挤压时放置在下模具上的钢筒不会发生位移,一次性即可完成对钢筒的整形,减少了人力物力,节约了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固定式钢筒整形机,包括机架、液压装置、上模具、下模具、滑块和滑道,下模具固定设置在机架底部,液压装置固定设置在机架顶部,上模具通过滑块与液压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滑块与机架的滑道滑动配合,上模具与下模具扣合后的空腔为圆形,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的内凹面上设置有可伸缩支撑球。
所述可伸缩支撑球的数量为多个,对称设置在下模具上沿的两端及中部。
所述下模具内凹面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可伸缩支撑球活动设置于限位孔内,可伸缩支撑球的直径大于限位孔孔径。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一、与中国专利号 “201120129695.5” 为代表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所述下模具的内凹面上设置有可伸缩支撑球,当钢筒放置在下模具上后,可伸缩支撑球对钢筒的外表面起支撑作用,挤压时钢筒不会发生移位,也不再需要人工把持钢筒,一次性就可完成钢筒整形,大幅提高了整形效率。
二、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可伸缩支撑球的数量为多个,对称设置在下模具上沿的两端及中部,此设置进一步对钢筒限位,防止钢筒发生移位,使钢筒的支撑更稳固。
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下模具内凹面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可伸缩支撑球活动设置于限位孔内,可伸缩支撑球的直径大于限位孔孔径,在挤压前,可伸缩支撑球对钢筒进行支撑,防止钢筒发生移位,挤压时,随着压力的增大,可伸缩支撑球缩回限位孔内,直至钢筒的表面与下模具的内凹面接触,结构简单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上模具,2、下模具,3、滑块,4、滑道,5、机架,6、液压装置,7、可伸缩支撑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固定式钢筒整形机,包括机架5、液压装置6、上模具1、下模具2、滑块3和滑道4,下模具2固定设置在机架5底部,液压装置6固定设置在机架5顶部,上模具1通过滑块3与液压装置6的输出端连接,滑块3与机架5的滑道4滑动配合,上模具1与下模具2扣合后的空腔为圆形,所述下模具2的内凹面上设置有可伸缩支撑球7。
进一步的,上模具1与下模具2扣合后的空腔也可以椭圆形或多边形等。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可伸缩支撑球7的数量为多个,对称设置在下模具2上沿的两端及中部,但并不局限于上述设置方式,可伸缩支撑球7可设置在下模具2内表面任一部位。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下模具2内凹面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可伸缩支撑球7活动设置于限位孔内,可伸缩支撑球7的直径大于限位孔孔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设置方式,可伸缩支撑球7也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公知的伸缩方式,支撑球也可由支撑柱等代替。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上模具1通过螺栓与液压装置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具2通过螺栓与机架5底部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首先使用行吊将待整形钢筒调至下模具2内,下模具2内凹面上沿两端入中部的可伸缩支撑球7将钢筒支撑住,防止其发生移位,液压装置6驱动上模具1,上模具1在滑道4和滑块3的配合下向下模具2运动,当上模具1与下模具2接触吻合时,可伸缩支撑球7在压力的作用下也缩回限位孔内,待钢筒被挤压平整后,上模具1在液压装置6的带动下复位,取出平整后的钢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兵,未经侯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580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塑化生产的生产设备
- 下一篇:一种洗胃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