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弯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56614.1 | 申请日: | 2012-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2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毛宁方;刘德鼎;许舒雯;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56 | 分类号: | A61B17/5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赵青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将脊柱后路手术中需要植入的棒准确弯曲至所需弧度的专用的弯棒装置。
背景技术
脊柱后路手术中常用钉棒系统进行脊柱矫形固定,由于脊柱本身有三个生理弯曲(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或是脊柱畸形矫形固定的需要,术中往往不是直接置入直棒,而是将棒弯曲至合适弧度后再置入体内,目的是适应脊柱原有生理弯曲和/或矫正脊柱畸形。
目前常用的弯棒工具为固定点加压式,这种类似于钳子一般的工具简单、有效,但不能设定弧度进行弯棒,弯棒时由术者粗略估计完成,棒弯曲后形成的弧度往往不准确,需将棒反复弯曲。这类弯棒工具不能定量弯曲弧度,而且反复弯棒耗时耗力,并造成棒的疲劳性损伤,术后容易出现断棒现象,无法满足目前手术的精准要求。
国内外尚无一种可将脊柱后路手术中需要植入的棒准确弯曲至所需弧度的专用的弯棒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将脊柱后路手术中需要植入的棒准确弯曲至所需弧度的专用的弯棒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弯棒装置,由持棒杆、顶棒、顶棒器和连接钮组成;
其中的持棒杆左右各一根,每根持棒杆为圆棒,表面标有表示长度的刻度,并有间距相等的凹点,持棒杆的顶部有持棒环;持棒环的作用是用来搁置需要植入的棒(即需要弯曲的棒)。
其中的顶棒,由顶棒头、顶棒杆和顶棒尾组成,顶棒头位于顶棒的头端,表面有弧形凹槽,顶棒头的作用是用来卡入所要弯曲的棒;顶棒杆为圆棒,表面标有表示长度的刻度;顶棒尾的表面带有齿状卡槽。
其中的顶棒器,由握压柄、顶杆和连接弹簧组成;握压柄为左右各一根,两根握压柄的之间以连接弹簧相连,握压柄通过顶杆与顶棒连接。
其中的连接钮,分为三层,中层为连接盘,两侧为转盘一和转盘二,三者均为扁圆柱体,转盘一和转盘二的外侧面中央各有一个旋压钮;连接盘设有一个纵向圆孔,容纳顶棒杆上下伸缩;转盘一和转盘二均设有一个纵向圆孔,分别容纳一根持棒杆上下伸缩。
所述的顶棒尾的表面带有齿状卡槽,该齿状卡槽为10-20个,每个齿状卡槽间隔均匀,间隔为1-3mm。
所述的握压柄与顶杆之间以铰链连接;
所述的顶杆与与顶棒连接,具体是顶杆与顶棒尾的卡槽相嵌合。当握拢两根握压杆时,顶杆向握压柄靠拢,握压杆每握紧一次,顶杆可将顶棒向上推进一个卡槽,松开握压杆,连接弹簧将握压杆撑开至初始位置,顶杆自动退后一个卡槽。
所述的连接钮是持棒杆、顶棒、顶棒器的交叉点。连接盘设有一个纵向圆孔,圆孔的内径与顶棒杆外径匹配,可容纳顶棒杆伸缩活动,连接盘的尾侧与顶棒器的握压柄头侧铰链连接;转盘一和转盘二分别位于连接轴的两侧,与连接盘嵌连,并可绕连接盘左右旋转。转盘一和转盘二均设有一个纵向圆孔,圆孔内径与持棒杆外径匹配,可容纳持棒杆伸缩活动。转盘一和转盘二的外侧面均中央的旋压钮头端为凸点状,大小与固定杆表面的凹点相匹配,当旋压钮旋紧时,其卡入持棒杆上的凹点,持棒杆即不可伸缩。
使用时,首先测量需要植入的棒的长度L(即弧长)和所需弧度对应的圆心角角度D,计算圆弧半径长度r,公式为r=L×360/(D×2π)。首先将两根持棒杆伸出转盘一和转盘二的长度调至圆弧半径长度,拧紧旋压钮,然后将直棒穿过两个持棒环,调节两根持棒杆的夹角,此时连带着转盘一和转盘二旋转,使持棒环不脱出直棒的两端即可。将顶棒头的弧形凹槽顶住棒,准备工作即做好,此时反复握压握压柄,直至顶棒杆标记刻度为圆弧半径长度,即完成一次顶棒操作。对直棒经过多点弯棒操作,即可将直棒准确弯曲至所需弧度。
本实用新型各部件可选用不锈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可按棒的直径设置持棒环内径大小及弯棒装置的材质粗细,制成不同的规格型号,还可根据需要,设计顶棒尾卡槽间距大小。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费用低廉,弯棒过程中只需读取刻度,即可准确将棒弯至所需弧度,同时避免了多次反复弯棒对棒造成的疲劳性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钮相关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持棒杆1、持棒环1.1;
顶棒2、顶棒头2.1、顶棒杆2.2、顶棒尾2.3;
顶棒器3、握压柄3.1、顶杆3.2、连接弹簧3.3;
连接钮4、转盘一4.1、旋压钮4.1.1、连接盘4.2、转盘二4.3、旋压钮4.3.1;棒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566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