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数字化精密平口钳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56475.2 | 申请日: | 2012-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23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健龙;杜继涛;张利华;李厚佳;杨梅;张晓岩;章刚晧;吴峰;俞泽邦;杨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周兵 |
地址: | 20033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字化 精密 平口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口钳,尤其涉及一种数字化精密平口钳,属于机械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的平口钳主要存在的缺点是夹持力不可控,随机性大。而且不能直观的显示出夹紧力的大小。对于一些小型件,精密件,加工时容易产生变形,导致精度低。当加持力过大时,很容易引起工件表面的受伤。对于同一件产品,不同的人加工时,力量不同,变形量不一致,导致精度不一致,重复性低。这一系列的问题对于工业生产的多样性产生了很大的局限性。目前的机械制造厂和有相关专业的学校使用的平口钳大多以加工硬度大的金属件为主。在加工一些像塑料和有色金属等硬度较低的材料时,往往因为操作手拧紧的力度把握的不好导致工件的变形或损坏,更有甚者因为对工件拧紧用力过大导致平口钳的损坏,这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浪费了材料还破坏了设备。在现有的技术中,对于加工硬度较低的工件时,往往取决于操作人员的经验和对工件硬度的了解,但对于那些经验不太足的技术人员来说更是不便。这就对加工硬度低的零件产生了局限性。而现有的平口钳却不能直观的显示出夹紧力的大小,这就造成了工业生产上的许多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平口钳夹持力不可控,随机性大。而且不能直观的显示出夹紧力的大小,尤其针对材质较软的金属工件,往往由于才做人员对工件特性不熟悉,造成工件被平口钳夹持损坏。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字化精密平口钳,其特征在于:包括钳身4,所述钳身4内贯穿水平设置丝杠1,所述丝杠1与活动钳口板5转动连接,所述丝杠1转动带动所述活动钳口板5沿所述丝杠1移动;所述钳身4上方设有置料板6,和置料板导轨3,所述置料板6沿所述置料板导轨3滑动;所述钳身4的尾部设有与所述活动钳口板5对应的固定钳口板9,所述固定钳口板9上设有压力传感器8,所述压力传感器8与传感器挡板7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8感受到设定压力后,所述丝杠1停止转动,所述活动钳口板5停止。
进一步的,所述钳身4内部设有对应的头部轴承2和尾部轴承10,所述丝杠1的两端设于所述头部轴承2和尾部轴承10内,所述丝杠1上设有与所述头部轴承2端面对应的挡圈。
进一步的,所述钳身4两侧还设有至少一对定位孔12,所述钳身4通过所述定位孔12固定在机床上。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传感器8与外部显示屏连接,所述显示屏显示所述压力传感器8所受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采用了带有压力传感器的平口钳,对该压力传感器设定压力值,当活动钳口板随丝杠移动,对工件进行挤压,压力传感器变形达到设定的受压后,切断丝杠的驱动电机的电源,平口钳以设定的夹紧力夹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相比传统的平口钳,操作简单,工作更平稳。
2、工作效率高。
3、实现对夹紧力的精密控制,对低硬度材质的工件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4、直接显示夹紧力的大小,更加直观,使用极为方便。
5、市场需求很大,极具商业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数字化精密平口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数字化精密平口钳的正面透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数字化精密平口钳的横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数字化精密平口钳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A-A向剖视示意图。
其中,1、丝杠,2、头部轴承,3、置料板导轨,4、钳身,5、活动钳口板,6、置料板,7、传感器挡板,8、压力传感器,9、固定钳口板,10、尾部轴承,11、内六角螺母,12、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5所示,数字化精密平口钳的特征在于:由固定钳身部分和活动挡板传感器部分组成。
(1)固定钳身部分包括定位孔12、挡料板13、平口钳底座14、尾部轴承10、丝杠1、轴承2、置料板导轨3、钳身4。联接形式为:丝杠1放置于钳身4的孔内,尾部轴承10和头部轴承2将丝杠支撑起做旋转运动;置料板6镶嵌在置料板导轨3内,在其内部做来回运动;钳身4通过固定孔12固定在机床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564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磨磁力式旋转给料器
- 下一篇:推力压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