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微发泡注塑的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56145.3 | 申请日: | 2012-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50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邓晶晶;曹建;蔡淑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航天模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34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典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刘珍 |
地址: | 6101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发泡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微发泡注塑的模具。
背景技术
微发泡工艺是以热塑性材料为基体,通过特殊的加工工艺,将超临界气体(SCF)氮气或二氧化碳,充入溶胶内,形成SCF溶胶,最后使制品间层密布尺寸从十到几十微米的封闭微孔;在基本保证制品性能不降低的基础上,可以较为明显的减轻制件重量,达到产品轻量化的目的。
某型号汽车的发动机装饰罩尺寸为590×430×70mm,其壁厚仅为2.5mm,为实现对该发动机装饰罩的减重,采用微发泡工艺进行注塑,在注塑生产过程中,由于模具型腔中的多余气体不能及时排除,使得产品在注塑成型时不易打满,影响产品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在微发泡注塑时出现产品不易打满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不影响模具结构,能将模具型腔中的气体及时排出,使熔胶能顺利充满整个型腔的模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用于微发泡注塑的模具,包括动模,所述动模上设置有型芯,在型芯周围设置有一圈排气通道,所述动模上设置有排气槽,所述排气槽连接型芯与排气通道。
所述排气通道宽度为5~20mm,深度为1~3mm;所述排气槽宽度为10~20mm,深度为0.5~1mm。
所述排气通道宽度为15mm,深度为1mm;所述排气槽宽度为20mm,深度为0.5mm。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该模具通过在型芯周围设置一圈排气通道,并通过模具上的排气槽连接型芯与排气通道,从而在微发泡注塑成型时能将型腔中的多余气体及时排出,这样使得塑料熔体可以顺利充满整个型腔;该模具排气槽和排气通道结构简单,不需要对模具的结构做大的改动,因而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成本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该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动模;2、型芯;3、排气槽;4、排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
如图所示的一种用于微发泡注塑的模具,包括动模1,动模1上设置有型芯2,在型芯2周围设置有一圈排气通道4,动模1上设置有排气槽3,排气槽3连接型芯2与排气通道4。
该模具在模具型芯2周围设置一圈排气通道4,并通过连接排气通道4和型芯2的排气槽3,将型腔2中多余的气体及时排出,从而使熔胶顺利充满型腔,解决了使用原有模具时产品不易打满的问题。
在生产过程中,使用ENGEL 550T Mucell微发泡专用注塑机和该微发泡注塑模具进行产品注塑,设置模具的排气通道4宽度为15mm,深度为1mm,排气槽3宽度为20mm,深度为0.5mm,注塑机接入超临界状态的氮气,设置好微发泡工艺的各项参数,将熔胶注射到模具型腔,然后开模,得到完整且质量良好的产品。
同样地,设置模具的排气通道4宽度为20mm,深度为1.5mm,排气槽3宽度为15mm,深度为0.8mm,注塑机接入超临界状态的氮气,设置好微发泡工艺的各项参数,将熔胶注射到模具型腔,然后开模,得到完整且质量良好的产品。
同样地,设置模具的排气通道4宽度为5mm,深度为3mm,排气槽3宽度为10mm,深度为1mm,注塑机接入超临界状态的氮气,设置好微发泡工艺的各项参数,将熔胶注射到模具型腔,然后开模,得到完整且质量良好的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航天模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航天模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561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自行车组件模具
- 下一篇:能够消除气泡的胶囊制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