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支撑细长刀具的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55856.9 | 申请日: | 201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4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夏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允可精密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00 | 分类号: | B24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33 江苏省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撑 细长 刀具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密刀具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撑细长刀具的夹具。
背景技术:
刀具,作为数控机床用于加工精密零件的专业工具,其自身精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由其加工的精密零件的精度,随着精密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精密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逐步提高。
传统刀具加工和已磨损刀具修磨均是在五轴联动的精密磨床中进行的,由数控系统控制这些轴系动作,加工出合格的刀具或是将旧旧刀具重新修磨成新刀具继续使用;加工时,直线轴不断向前进给,而旋转轴根据所加工刀具的外形需要不断做高速正反转运动,砂轮轴则始终带动砂轮高速旋转,通过砂轮片与刀具棒料在高速作用状态下直接接触,在高速及力的作用下,将刀具棒料切削成刀具所需要的特征形状。
该加工方法在加工细长刀具时,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1)由于加工时刀具棒料在头部与高速旋转的砂轮片直接接触,属于接触式加工,高速及力的作用导致刀具棒料易产生颤动,尤其是细长刀具的加工,甚至可能产生刀具棒料的受压变形,一旦砂轮片与刀具棒料接触角度及进给率出现偏差,极易造成刀具棒料崩断或是刀具刃口崩出缺口,从而导致大量刀具废品,使得最终刀具加工的成品率不高:
2)刀具棒料直接穿过旋转轴轴芯夹持在其端部的旋转轴上,前端留出较长的长度,以便一次装料能加工出多把刀具,这必然造成刚开始的加工点距离夹头夹持刀具的长度较长,无形中增加了砂轮片在加工点处作用力的力臂长度,在这种状态下所加工出的刀具更易受颤动影响。
3)无法自动进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撑细长刀具的夹具,它可以实现刀具加工的自动进给功能,减少了刀具棒料的上料次数,提高了刀具加工生产效率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便于安装在传动的五轴刀具磨床中,作为功能升级部件直接使用。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轴套安装座1、轴套安装座连接板2、轴套3、轴套顶丝4、气缸5、平行二指夹钳6、减震垫7和气管接头8;轴套安装座1通过轴套安装座固定螺钉9与轴套安装座连接板2连接,轴套3设置在轴套安装座1上,轴套顶丝4设置在轴套3的外侧,气缸5通过气缸固定螺钉10与轴套安装座连接板2连接,平行二指夹钳6通过平行二指夹钳固定螺钉11与气缸5的右侧壁连接,且平行二指夹钳6的上下钳口的内壁均设有减震垫7,两个气管接头8设置在气缸5的上端。
所述的平行二指夹钳6由气动控制,配合旋转轴上夹头的松、开动作,以实现刀具加工的自动进给功能,减少了刀具棒料的上料次数,提高了刀具加工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平行二指夹钳上安装由减振性能良好的镁合金或橡胶材质垫片,采用由减振性能良好的镁合金制作轴套,从而在刀具远端支撑处与刀具棒料表面接触的材料全部由减振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相应夹具来实现,当刀具加工过程产生的颤动,将被这些吸振夹具全部吸收掉,根本性地改善了刀具加工质量,提高刀具加工成品率。
本实用新型操作时将其固定在带标尺的手动二维调整模块上,构成细长刀具支撑装置,增加了刀具加工的稳定性,提高了刀具加工质量和成品率,尤其针对细长刀具,改善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刀具加工的自动进给功能,减少了刀具棒料的上料次数,提高了刀具加工生产效率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便于安装在传动的五轴刀具磨床中,作为功能升级部件直接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本具体实施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轴套安装座1、轴套安装座连接板2、轴套3、轴套顶丝4、气缸5、平行二指夹钳6、减震垫7和气管接头8;轴套安装座1通过轴套安装座固定螺钉9与轴套安装座连接板2连接,轴套3设置在轴套安装座1上,轴套顶丝4设置在轴套3的外侧,气缸5通过气缸固定螺钉10与轴套安装座连接板2连接,平行二指夹钳6通过平行二指夹钳固定螺钉11与气缸5的右侧壁连接,且平行二指夹钳6的上下钳口的内壁均设有减震垫7,两个气管接头8设置在气缸5的上端。
所述的平行二指夹钳6由气动控制,配合旋转轴上夹头的松、开动作,以实现刀具加工的自动进给功能,减少了刀具棒料的上料次数,提高了刀具加工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允可精密工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允可精密工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558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