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气冲锋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54637.9 | 申请日: | 2012-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4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熊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志强 |
主分类号: | B63B7/08 | 分类号: | B63B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4300 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气 冲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锋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撞击的充气冲锋舟,可用于旅游、休闲、救生用。
背景技术
在水上运动中,充气冲锋舟越来越受到旅游者以及水上医护救生机构欢迎。充气冲锋舟与木质、铝合金质、全玻璃钢艇等传统冲锋舟相比,具有如下十分明显的优点:
(1)便捷性:可拆解保存和灵活转移,并可快速在急需场合投用;
(2)安全性:艇体边界有充气浮力胎,可极大地避免风浪中倾覆危险;
(3)稳定性:有良好的抗撞击缓冲作用;同时充气艇两侧有浮力胎,艇体横向倾侧入水的可能程度很小,再加上在产品设计制造中有专门的稳定性测试的保证,因此即使在最大载重(即使还有较大风浪)时,它也不会横向倾覆;
(4)轻便性:充气艇十分轻盈,无论以同样马力或同样速度相比较,在速度上和油耗经济性方面都优于其他船艇;
(5)抗沉性:冲锋舟的充气浮力胎被分隔成多个独立气室,分隔设置有很高的气密性,在个别气室破损时,其它部分仍保持足够浮力,整艇具有很好的抗沉性;
(6)载重性:由于有足够浮力,在整艇已处于最大载重(使用安全上的限定)时,即使有水灌满整个艇舱,仍能浮于水面;
(7)简易性:维修简易,保养工作量相对较小。
现有的充气冲锋舟,在正常使用状态时安全性能较好,但当遇到和船体平行的障碍物或岩体时,如果风浪过大,很容易损坏船身,没有抗撞击的保护装置。
此外,现有冲锋舟没有安全保护装置,一旦发生意外,将被救人员放置在充气冲锋舟上,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撞击、安全性较好的充气冲锋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充气冲锋舟,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包括船底和船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船身的外侧设有与所述船身连接的圆筒型气囊。
如上所述的充气冲锋舟,其中,所述气囊与所述船身外侧通过胶条粘接。所述胶条与所述气囊的长度相同,将所述气囊与所述船身外侧全部粘接。或者,通过多段所述胶条将所述气囊等间距间隔粘接在所述船身外侧。
如上所述的充气冲锋舟,其中,所述气囊的直径在10厘米至20厘米之间。
如上所述的充气冲锋舟,其中,在所述气囊的外侧粘接有抗撞橡胶条。
如上所述的充气冲锋舟,其中,在所述船身上与座位相对应位置处设有安全带。所述安全带的设置数量与所述冲锋舟座位的设置数量相同。所述安全带由两片构成,两片中间通过卡扣连接,两片安全带的端部固定部件缝制在圆形橡胶垫上,两个橡胶垫分别粘合固定在船身上测或内侧与座位相对应的位置上。
或者,所述安全带由一片构成,两端设置固定部件,一端固定部件缝制在圆形橡胶垫上,所述橡胶垫粘合固定在船身上测或内侧与座位相对应位置上,另一端固定部件设置在座位上,设置在座位上的固定部件与安全带卡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冲锋舟,通过在船身的外侧设置气囊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阻止障碍物与船身直接撞击,增强安全性,而且还能够增加船体的浮力和船左右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中充气冲锋舟的横向切面图;
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中充气冲锋舟船身外侧纵向切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充气冲锋舟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包括船底1和船身2,在所述船身2的外侧设有与所述船身2连接的圆筒型气囊3。所述气囊3与船身2外侧形角度相同,气囊3的直径一般在10厘米至20厘米之间,优选为15厘米。
关于船身2与气囊3的连接方式,可以将气囊3直接缝制固定在船身2上,也可以通过胶条将气囊3粘接在船身2上。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粘接的方式。胶条(图中未示出)可以与气囊3的长度相同,通过胶条将气囊3与船身2的外侧全部粘接。还可以通过多段胶条将气囊3等间距间隔粘接在船身2的外侧。
优选的,在气囊3的外侧粘接有抗撞橡胶条4。抗撞橡胶条4可以有效降低气囊3被撞击导致损坏的可能性。
为了在发生意外时,增强被救人员乘坐冲锋舟的安全性,本实施方式还在船身2上与座位相对应位置处设有安全带5。优选的,安全带5的设置数量与冲锋舟座位的设置数量相同。安全带在不使用时,可以固定在船身上。安全带5的设置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志强,未经熊志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546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