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凹版印刷机的循环供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54210.9 | 申请日: | 2012-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98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李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华丰印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31/04 | 分类号: | B41F3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1139***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凹版 印刷机 循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凹版印刷机的循环供墨装置。
背景技术
凹版印刷机借助印刷压力将印版滚筒上的图文部分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其具有结构简单、耐印率高、印刷速度快、印品质量好的诸多优点,而适用于折叠纸盒、软包装和装饰纸的印刷。凹版印刷机按给纸方式分为单张纸和卷筒纸凹印机,按承印材料又分为纸张和塑料薄膜凹印机,按印刷色数分为单色、双色和多色凹印机。
凹版印刷机包括给料装置、输墨装置、印刷装置、收料装置和干燥装置主要部件。其中,输墨装置又可为直接供墨式、间接供墨式和循环供墨式输墨装置,直接供墨式存在印刷速度不能快,油墨粘度变化大,油墨容易起皮的缺陷;间接供墨式存在印版滚筒着墨效果不好,油墨粘度变化大,油墨容易起皮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墨粘度稳定、着墨效果好的用于凹版印刷机的循环供墨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凹版印刷机的循环供墨装置,包括油墨箱,所述油墨箱与喷墨管连接,所述喷墨管的一端邻近于印版滚筒的一侧,喷墨管的另一端与电动墨泵连接,所述印版滚筒的另一侧设有刮墨刀,墨槽位于所述印版滚筒的下端,所述墨槽与设置在所述油墨箱内的过滤装置相连通。
为保证凹版滚筒图像区的精确载墨量,上述刮墨刀的刀片与所述印版滚筒切线的夹角为30~60°。
更进一步地,上述刮墨刀的刀片与所述印版滚筒切线的夹角为4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循环供墨装置提供的油墨粘度稳定,着墨效果好,可保证印品色度一致,避免了油墨容易起皮的缺陷;刮墨刀设置合理,可保证凹版滚筒图像区的精确载墨量,使非图像区保留最少墨量,确保了印刷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凹版印刷机的循环供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凹版印刷机的循环供墨装置,包括油墨箱4,所述油墨箱4与喷墨管6连接,所述喷墨管6的一端邻近于印版滚筒7的一侧,喷墨管6的另一端与电动墨泵5连接,所述印版滚筒7的另一侧设有刮墨刀1,墨槽2位于所述印版滚筒7的下端,所述墨槽2与设置在所述油墨箱4内的过滤装置3相连通。上述刮墨刀1的刀片与所述印版滚筒7切线的夹角为30~60°。
油墨箱4内的油墨被电动墨泵5泵入喷墨管6向印版滚筒7供墨,印版滚筒7滚动,在刮墨刀1刀片的作用下,可保证凹版滚筒图像区的精确载墨量,使非图像区保留最少墨量,刮墨刀1刮下的油墨落入墨槽2后,经过滤装置3过滤除去杂质后进入油墨箱4内,再经电动墨泵5泵入喷墨管6供墨,如此循环,可提供粘度稳定的油墨,保证了印品色度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华丰印务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市华丰印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542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散热器烘油炉的加热吹风装置
- 下一篇:胶原棒干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