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记忆性封闭创面负压治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53658.9 | 申请日: | 201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14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朱新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新生 |
主分类号: | A61M27/00 | 分类号: | A61M2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记忆 封闭 创面 治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生物记忆性封闭创面负压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上,各种急慢性创面、溃疡等发病率较高,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传统的创面换药和引流等方法面临着创面感染不易控制、费时长、病人痛苦、医护人员工作量大等问题,如何提高相关疾病的治疗水平,是医学上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欧美地区,近二十年来在外科领域不断发展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近几年也在国内发展迅猛,已基本在各大医院推广普及,特别是骨科、烧伤整形科等应用较多。
针对开放性伤口治疗的XVSD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为:各种创面清创后,将聚乙烯醇(PVA)等泡沫材料作为创面和引流管之间的中介,然后用医用粘贴性半透膜密封材料密封创面,引流管后端连接各种负压源,高负压吸引进行治疗。
现有的采用VSD技术的负压引流装置基本机构如下:
包括引流管和块状的医用泡沫材料,引流管前段管壁上开有多个引流用侧孔且从块状医用泡沫材料的侧边水平插进并包裹于医用泡沫材料之中。使用时另用医用半透膜整体粘贴密封创面及引流装置。
发明人曾对上述设计做了改进,增加了冲洗管,以实现创面冲洗功能,使用方法与上述结构基本相同。
因为以上VSD技术引流装置的结构设计是将引流管插入引流材料,因为受到引流管直径及引流材料内戳孔工艺等因素影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各种块状引流材料的厚度均在5毫米左右或者更厚。因为引流材料较厚,临床使用时,引流与人体形状的亲和性较差,较难随意地随体形覆盖创面,所以目前均采用缝合引流材料与创面周边皮肤的方法固定引流材料,不仅增加病人医源性损伤及增加手术时间。而且,引流材料较厚,也不利于手术时创面密封,特别是有骨折外固定支架时,因为受到外固定支架高度限制,引流材料较厚,将极大地影响创面密封及增大手术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引流材料及过滤层复合制成,然后连接引流管及冲洗管的压缩性引流材料,其可随着人体体形覆盖创面,能均匀、紧密地贴附在创面上,方便使用的冲洗-负压引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生物记忆性封闭创面负压治疗装置,包括医用引流材料以及至少一支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后端联接至负压源,所述引流管的前端外包裹一层过滤层后,直接固定于医用引流材料的一侧表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医用引流材料为压缩型的聚乙烯醇泡沫材料,所述过滤层为压缩型的聚乙烯醇泡沫材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流管包括内置引流管以及外接引流管,所述内置引流管为引流管的前端,所述内置引流管的管壁上设有引流侧孔,所述外接引流管的前端套入内置引流管的引流管接头,所述外接引流管的后端联接至负压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每个内置引流管旁均设置内置冲洗管,所述内置冲洗管的前端直接置于医用引流材料上设有引流管的一侧表面或穿过医用引流材料后伸出医用引流材料外表面或侧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置冲洗管的后端上设有冲洗管接头,所述冲洗管接头上还安装有可拆装的外置冲洗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医用引流材料的厚度为1~2毫米,所述过滤层的厚度为1~2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医用引流材料为压缩型的聚乙烯醇泡沫材料,该压缩型的聚乙烯醇泡沫材料的厚度比现有的湿性聚乙烯醇泡沫材料或者其它泡沫材料薄,在使用时,当创面密封完毕后,压缩型的聚乙烯醇泡沫材料吸取创面渗液或者注入冲洗液后,其恢复三维空间结构及引流所需厚度,达到进行创面冲洗、负压全创面引流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作为封闭创面冲洗-负压治疗装置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新生,未经朱新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536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体育教学用足球双功能练习器
- 下一篇:多功能听诊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