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柴油发电机组隔音外罩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53438.6 | 申请日: | 201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7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任志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康思特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77/13 | 分类号: | F02B77/13;F16M1/00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张谦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 发电 机组 隔音 外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柴油发电机组隔音外罩,属于柴油发电机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柴油发电机组一直以来都存在震动大、噪声大的缺点,从产生的原因和部位上来分,柴油发电机组的噪声可以包括以下几部分:(1)排烟噪声;(2)机械噪声;(3)燃烧噪声;(4)冷却风扇和排风噪声;(5)进风噪声;(6)发电机噪声。随着人们对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现有柴油发电机组的设置无法满足当前环境标准的要求。
有基于此,做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为控制和消弱发电机组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柴油发电机组隔音外罩,所述的隔音外罩为设于发电机、柴油机外围的铜质外罩,该隔音外罩左、右两侧均设有可拆卸的维修门,隔音外罩前部设置有控制面板和开启门;所述的维修门包括左侧维修门和右侧维修门,左侧维修门下部设有排气口,右侧维修门上设有进气口和维护盖;进气口、排气口处均设置有导风罩;隔音外罩和导风罩的内壁均铺设有吸声材料。
为实现更好的使用效果,进一步的设置如下:
所述的隔音外罩内壁上均铺设海绵、岩棉或石棉类吸声材料。
所述的进气口处的导风罩内壁铺设海绵、岩棉或石棉类吸声材料,排气口处的导风罩内铺设岩棉或石棉类吸声材料。
所述的隔音外罩上均设置有把手,包括左把手和右把手,左把手位于左侧维修门上方,右把手位于维护盖上方。
所述的隔音外罩顶部设置有吊环。
所述的隔音外罩厚度为2-5mm。
所述的吸声材料厚度为20-30m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1. 本实用新型中,隔音外罩是为有效降低机组噪声对外界的影响,有效阻断噪声的传播途径而设计的封闭空间。当机组放置在隔音外罩内部时,由于隔声、吸声等技术有效的阻止噪声向外传播,将噪声源的噪声控制在隔音外罩内部,从而降低机组噪声对外界的影响。隔声技术是用隔声体使部分声波的传播方向改变(反射、折射),使穿透该物质的声波能量减弱,从而降低隔声体另一端的噪声。而隔声体的密度越大,其惯性阻力越大,越难激发振动,声波越难透射,其隔音量就越大。在进行隔声处理的同时,大量声波被反射回隔音外罩内部,与原有声波形成混响声,将增加机组内部的噪声级和噪声能量,从而降低隔声体的隔声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在进行隔声处理的同时,在隔音外罩的内壁壁板上粘附吸声材料,对内部的噪声进行吸声处理,在降低噪声向外辐射的同时,也降低了机组内部的噪声能量,从而有效降低总体的噪声级。吸声是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各类材料时,部分声能向材料内部传播而产生能量转移、转换、或干涉叠加,从而使声波的能量减弱,其直观的表现为声级的下降,噪声值的下降。本实用新型中,隔音外罩采用2mm钢板制成,内附20-30mm的吸声材料,并在导风罩内壁也粘附了20-30mm的吸声材料,如岩棉、石棉或海绵,有效阻隔噪声。其中,排气口处的导风罩内壁采用石棉或岩棉,在隔声消音的同时,也可以起到绝热、阻燃的目的。
2. 由于机组采用自然进风、强制排风,在进、排风口会产生孔洞,导致漏声,即形成进气噪声区和排气噪声区。为防止噪声从进、排风风道向外传播,根据排风量和燃气量,本实用新型设计进风排气消声通道,即在进气口和排气口均设置有导风罩,从而在保证进、排风顺畅的前提下(风速以5m/s左右为宜),达到所需要的消声效果。
3. 在隔音外罩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把手,方便携带,同时在其顶部设置有吊环,当手提不方便时,可以悬吊使用,应用领域和场合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柴油发电机组隔音外罩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柴油发电机组隔音外罩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柴油发电机组隔音外罩的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柴油发电机组隔音外罩的俯视图。
图中标号:11、左侧维修门;111、排气口;12、右侧维修门;121、进气口;122、维护盖;2、控制面板;3、开启门;41、第一导风罩;5、把手;51、左把手;52、右把手;53、吊环;6、吸声材料;7、发电机;8、柴油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康思特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康思特动力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534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