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动弓锯床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53148.1 | 申请日: | 2012-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32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阮学云;胡坤;袁亮;吴永晖;王峰;唐沙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D51/20 | 分类号: | B23D51/20;B23Q5/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动 弓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锯切金属材料的气动弓锯床。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创新,矿业发展较为迅猛,安全与效率为矿业生产中最为重视的因素。据了解,现如煤矿的刮板输送机链条等金属材料由于受到了高负荷承载,容易出现裂纹,在使用时需要尽快更换,目前主要采用人工锯动金属材料,费时费力。
从国内有关文献中检索到以下几种动力锯。1.手持式轻型气动锯:该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但转速过快,振动较大,加工精度差,同时会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2.气动链条锯;该锯操作很方便,但是该链条锯的切割对象主要为木头,金属材料无法进行切割。3.气动圆盘锯:该锯的最大优势就是速度非常快,易切削,但同时由于叶轮的转速非常快,易产生火花,安全性差。4.矿用液压链条锯:这种锯的动力大,但是它采用液压油做介质,但对零件加工精度要求高,易泄漏,维修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性能安全可靠、适用范围广的气动弓锯床。
一种气动弓锯床,包括动力机构、动力进给机构、切削机构以及设置在切削机构下方,用于夹紧金属材料的夹紧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气动马达,所述气动马达一端设有减速器,该减速器输出轴与动力进给机构中的曲柄相配合,曲柄的另一端铰接在连杆I上,所述连杆I的另一端与切削机构中的 刀架相铰接,所述刀架通过滑块连接实现在锯条导轨上的往复移动,所述刀架底端安装有切割锯条;所述锯条导轨的下方设有连杆II,该连杆II的两端分别与锯条导轨、气缸的活塞杆相铰接,控制气缸开闭的弹性开关与凸轮相配合,所述凸轮与减速器输出轴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采用气动马达作为动力源,通过机械传动系统与气动系统实现刀具的进刀、抬刀运动,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刀具,而且刀具压力可调,切割材料广,切割速度可调,能避免火花的出现,安全可靠,并且性能稳定,使用维修方便。气动马达过载时具有自动停转(自动降速)的功能,可靠性高,刀具的往复运动与升降均采用气动方式,工作效率高,适应范围广,实用价值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运动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动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见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气动弓锯床,包括动力机构1、动力进给机构2、切削机构3、以及设置在切削机构3下方、用于夹紧金属材料的夹紧机构4;所述动力机构1包括设置在机架1a上的气动马达1b,所述气动马达1b一端设有减速器1c,该减速器1c输出轴通过键与动力进给机构2中的曲柄2a相配合,曲柄2a的另一端铰接在连杆I2b上,所述连杆I2b的另一端与切削机构3中的刀架3a相铰接,所述刀架3a通过滑块3b连接实现在锯条导轨3c上的往复移动,所述刀架3a底端安装有切割锯条3d,刀架3a通过气动马达1b的带动,实现在锯条导轨3c上的往复运行,进行对位于夹紧机构4上金属材料的 切割;为了实现刀架3a的抬起及下落,在锯条导轨3c的下方设有连杆II2c,该连杆II2c的两端分别与锯条导轨3c、气缸2d的活塞杆相铰接,控制气缸2d开闭的弹性开关与凸轮2e相配合,所述凸轮2e与减速器1c输出轴通过键连接,通过凸轮2e来控制气缸2d的间接开启,配合连杆II2c实现锯条导轨3c的阶段性抬起下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动控制方式说明:
参见图3,所述气动控制系统包括气源5,所述气源5依次通过减压阀I6、气源开关7分别连接在设有气动马达调速开关8的气动马达1b、以及利用切换阀9实现切换的气缸控制回路上,所述气缸控制回路包括与切换阀9相连接的快速升降阀10、行程换向阀11,当切换阀9切向左位时,由快速升降阀10所构成的快速升降工作回路开始工作,当切换阀9切向右位时,由行程换向阀11所构成的行程换向工作回路开始工作;在快速升降阀10与气缸2d构成的一个回路上接有单向节流阀I12,单向节流阀I12通过下腔出口节流阀13与气缸2d的下腔相接;在另一个回路上接有单向节流阀II14,单向节流阀II14通过上腔出口节流阀15与气缸2d的上腔相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531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