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井下巷道卧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53109.1 | 申请日: | 2012-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4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阮学云;李宪华;王满满;蒋耀;王华;王欣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9/12 | 分类号: | E21D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巷道 卧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矿用巷道修整机械,具体涉及一种当矿井下巷道底面凸起引发轨道变形时来清理路障、重新铺设轨道的井下巷道卧底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巷道底面凸起时会引发轨道变形,影响电机车的运行,严重时会引起列车脱轨造成事故,大多会带来机毁人亡的悲剧,使国家和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人民生活会受到严重的伤害。因巷道底板是岩石,硬度较大,人工卧底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生产率极低。巷道卧底施工时就不能运输,而一条巷道采用人工卧底,占用巷道时间很长,这将严重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甚至造成矿井局部或全部停产,因此,设计一种生产效率高,切实可行的机械化卧底设备,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支撑稳定,能适应各种工况,结构简单轻便、搬运容易、操作简单可靠的井下巷道卧底装置。
一种井下巷道卧底装置,包括行走部及与行走部相铰接的截割部;所述截割部包括铰接在行走部上部支架上的摇臂,所述摇臂通过设置在上部支架中的摆动液压缸实现横向摆动运行;所述摇臂上端中部与行走部上部支架之间铰接有调高液压缸,所述调高液压缸带动摇臂实现纵向调高运行;所述摇臂顶端设有截割滚筒,该截割滚筒通过设置在其一侧的液压马达及滚筒传动系统带动,实现绕摇臂顶端的旋转运行,所述截割滚筒表面均布设有截割刀。
所述行走部包括底板,底板底部设有至少两个滚轮,底板上部设有推手。
所述截割刀可拆卸设置在截割滚筒表面的刀座中。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带有截割部的摇臂可方便的任意位置的调整,操作简单,适用面广。同时行走部的设计使得本装置具有了移动方便、可随工作面进行移动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井下巷道卧底装置,包括行走部1及与行走部1相铰接的截割部2,所述截割部2包括铰接在行走部1上部支架3上的摇臂4,所述摇臂4通过设置在上部支架3中的摆动液压缸5实现横向摆动运行;所述摇臂4上端中部与行走部1上部支架3之间铰接有调高液压缸6,所述调高液压缸6带动摇臂4实现纵向调高运行;所述摇臂4顶端设有截割滚筒7,该截割滚筒7通过设置在其一侧的液压马达8及滚筒传动系统带动,实现绕摇臂4顶端的旋转运行,所述截割滚筒7表面均布设有截割刀9。
实施例2
所述行走部1包括底板1a,底板1a底部设有至少两个滚轮1b,底板1a上部设有推手1c,通过推动推手1c,可以实现整机的移动。
实施例3
所述截割刀9可拆卸设置在截割滚筒7表面的刀座10中,当截割刀9使用时间较长,磨损严重时,可直接进行更换。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运行时,通过利用行走部1将本装置推设到合适的位置,摇臂4分别通过利用摆动液压缸5、调高液压缸6调整到工作位置,开启液压马达8,液压马达8利用滚筒传动系统带动截割滚筒7的旋转,截割刀9工作,实现对凸起岩层的截割、施力和抬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531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向稳速器
- 下一篇:在组播接收端切换场景下建立优化路径的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