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在桥梁立柱施工中的钢管柱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53060.X | 申请日: | 201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54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军;周松国;杨血烽;周剑宏;王金焕;朱万桂;周永福;傅婧;翁伟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浙江英普律师事务所 33238 | 代理人: | 王广 |
地址: | 31000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 桥梁 立柱 施工 中的 钢管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在桥梁立柱施工中的钢管柱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规路面高架桥的施工都是分部进行的,即先进行立柱施工脚手架的搭设,以完成桥梁立柱的施工;在立柱形成后再进行立柱上的桥梁盖梁的施工,这时的施工就需要拆除原先搭设的立柱施工脚手架,转而为满堂支架的搭设,便于进行立柱上的盖梁施工。这时如果在交通相对繁忙的城区进行超高桥梁的工程施工,比如发明人曾遇见的某高架立交桥,桥面离地面最高点有32m,立柱高度多在15m以上,要采用钻孔桩加承台基础,下部结构为高立柱加大悬臂盖梁,上部采用预制箱梁,架桥机架设;当时盖梁悬臂的两端已处于两侧匝道上方,施工时地面道路要通行施工车辆,两边匝道上交通又不能中断,因此原先施工中普遍采用的满堂支架体系变得很不适用;而立柱上设预埋件的方案存在着立柱外观受损和焊接安全可靠性的隐患。
因此,如何合理确定施工支架形式,以确保桥下交通正常通行,确保立柱盖梁施工支架体系安全稳定,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减少对周边居民影响等均是目前类似桥梁建设中需待解决的难题,发明人提出了一种大挑臂盖梁与立柱的支架一体化施工方法,见图3,其中支架搭设的第一阶段就包括有钢管柱的安装,这时需要设计一种全新的钢管柱固定装置来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应用在桥梁立柱施工中的钢管柱固定装置。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应用在桥梁立柱施工中的钢管柱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为钢筋混凝土筑成的方台,方台内预置φ25钢筋,可与钢管柱焊接固定后浇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方台为C25钢筋砼,1米长宽,0.3米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方台内设有钢管柱抱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钢管柱抱箍由4根呈直角交错分布的12#槽钢构成。
由于桥梁建设在大挑臂盖梁与立柱的支架一体化施工方法中的钢管柱都比较粗大,大都采用的是直径609mm,壁厚16mm的粗钢管柱,因此对基建承受和固定能力都要求很高,不再适于常规的法兰盘螺栓等的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采用钢筋混凝土筑成钢管柱方台并有槽钢抱箍加固,然后支承至基建平台上,可获得较高的安全和稳定性,而且也有效地节约了施工材料和劳动力的使用,从而加快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剖面图;
图3为背景技术中的大挑臂盖梁与立柱的支架一体化施工图。
图中:1钢管柱、2方台、3钢管柱抱箍、4钢筋、5基建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和图2所示,钢管柱1支承在基建平台5上,本实用新型钢管柱固定装置是由钢筋混凝土筑成的方台2,钢筋由基础预留和后放置的φ25钢筋4组成,可与钢管柱1焊接固定后进行浇筑。方台2即C25钢筋砼,由4根12#槽钢构成箍架结构成为固紧钢管柱1的钢管柱抱箍3后再浇筑而成,其固结后的尺寸为1米长宽,0.3米高,然后安放在基建平台5上固定,达到施工要求。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子,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530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HBB基因的用途
- 下一篇:橡胶园酸化土壤改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