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感应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52933.5 | 申请日: | 201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52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弘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雅星传感设备有限公司;怡和机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互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4 | 代理人: | 尹箐 |
地址: | 中国香港九龙九龙***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自动调节亮度的感应灯。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科技在创新的同时,对生态、绿色发展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就比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最为普遍的灯具而言,也是在经历着更新换代,从最原始的灯泡,也即是白炽灯,到具有节能环保的LED灯。但是,不管是哪一种灯具,在使用过程中,公用的走廊、楼梯灯使用区域,即使节能的LED灯,经常出现一直点亮的状态,从而造成电力能源浪费的问题。面对此问题,虽然也产生了声控或者触屏灯具,解决了不用一直点亮的问题。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对于声控灯具而言,需要人发出声响后,才能点亮,同时点亮的时间比较短,如果需要再次逗留一段时间,则需要不停的发出声音才行,另外,对于外界其他声音都不能识别,如果有较远处发出汽车鸣笛或者其他无关需要点亮灯具的声响,也会被感应而点亮,从而也会造成电力的浪费;对于触屏灯具而言,需要人先抹黑找到触屏开关,然后触摸触屏开关后,灯具才能点亮,使用不方便;同时也存在点亮时间短、点亮时间不可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感应灯,具有可控亮度和点亮时间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感应灯,包括灯体,所述感应灯还进一步包括稳压电路模块,与所述的灯体电连接,用于为所述感应灯提供稳定的电压;
传感器单元,与所述灯体和稳压电源模块电连接,用于探测并判断在感应范围内的环境温度的变化信息;
微处理器单元,与所述传感器单元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传感器发出的信息,以控制所述灯体亮度及点亮时间的指令;以及
控制单元,与所述微处理器单元电连接,用于接收微处理器单元发出的指令,以控制灯体的亮度及点亮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稳压电路模块包括依次电连接的抗干扰滤波电路、桥式整流电路、功率因素改善电路、降压绕组及回授控制电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抗干扰滤波电路包括保险丝F1、滑动变阻器RV1、扼流线圈L2和滤波电容CX1;所述保险丝F1与所述滑动变阻器RV1和所述扼流线圈L2串联,再与所述滤波电容CX1并联;
所述桥式整流电路包括四只桥式连接的整流二极管D1、第一带铁芯的线圈L1和第一电容C6;所述整流二极管D1与所述第一带铁芯的线圈L1串联,再与所述第一电容C6并联;
所述功率因素改善电路包括第一极性电容C1,第二、第三和第四整流二极管D4、D5、D6、第一电阻R2和第一和第二极性电容C1、C2;所述第一极性电容C1和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D5相并联,然后通过第一电阻R2、第二和第四整流二极管D4、D6输出;
所述降压绕组及回授控制电路包括第二电容C4、第二、第三、第四 二极管D2、 D3、D11、TNY-280芯片、变压器T1、第二带铁芯电容L3、第三极性电容C3、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电阻R5、R44、R45、R46、R47、第一 三极管U2、第一、第二稳压二极管D13、D14;所述第二电容C4、第二 二极管D2、TNY-280芯片顺次串联,并且所述TNY-280芯片的1脚连接有第一三极管U2并至地,2脚与相互并联的第一、第二稳压二极管D13、D14与所述第六电阻R47连接,然后串联所述第五电阻R46、第四 二极管D11、所述第四电阻R45;所述变压器T1的6脚串联第三 二极管D3、第二带铁芯电容L3,并且所述第二带铁芯电容L3并联连接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第二、第三电阻R5、R4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感应灯还包括备用电池。较佳地,所述备用电池为锂电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感应灯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微处理器单元预设程序中距离对应亮度进行调控的编码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微处理器单元采用的微处理器为STC12C520AD芯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雅星传感设备有限公司;怡和机器有限公司,未经雅星传感设备有限公司;怡和机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529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