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电子编码器的外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52312.7 | 申请日: | 201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47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博康中瑞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7/06 | 分类号: | G08B17/0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气 火灾 监控 探测器 电子 编码器 外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监控探测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电子编码器的外壳装置。
背景技术
二十世纪的最后20年里,我国人均用电量翻了一番,但电气火灾也随之剧增,给国家经济和系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据公安部消防局《中国火灾统计年鉴》统计,自1993年~2002年全国范围内共发生电气火灾203780起,占火灾总数近30%,在所有火灾起因中居首位。电气火灾造成人身伤亡的数字也是惊人的,仅2000~2002年,就造成3215人的伤亡。特别在重、特大火灾中,介绍电气火灾所占比例更大,1991~2002年全国公共聚集场所共发生特大火灾37起,其中电气火灾17起,约占46%。根据有关部门电气火灾统计数据分析,电气火灾大部分是相间短路、泄漏电流(以下称剩余电流)、断路器或线路超负荷等原因引起的,尤其是环境潮湿、绝缘受损、线路对地电容变大产生的剩余电流引起的火灾更是频繁发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电子编码器的外壳装置,提供了一种携带方便、 操作方便的手持式外壳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携带的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电子编码器的外壳装置,包括电源开关1、液晶屏2、总线插口3、火灾显示盘接口4、复位键5、固定螺丝6、电池盒盖7、铭牌8,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屏2在外壳前面板的上部位置,所述电源开关1在外壳的左侧面位置,所述复位键5在外壳前面板的按钮设定区;所述总线插口3在外壳右侧面;所述火灾显示盘接口4接口在外壳的右侧面,靠近总线插口3;所述固定螺丝6在外壳后面板上固定;所述电池盒盖7在外壳的后面板下部、所述铭牌8在前面板按钮区下方位置。
所述的电源开关1为滑动键开关,向上为开,向下为关,完成系统硬件开机和关机操作。
所述的电子编码器通过总线插口3与探测器、现场模块或指示部件相连。
所述的火灾显示盘接口4接口为IC接口,直接连接具有IC接口的现场设备。
所述的复位键5是当电子编码器由于长时间不使用而自动关机后,按下复位键可以使系统重新上电并进入工作状态。
所述的按键为弹性按钮按键。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电子编码器的外壳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携带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结构的后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结构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结构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结构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电子编码器的外壳装置,包括电源开关1、液晶屏2、总线插口3、火灾显示盘接口4、复位键5、固定螺丝6、电池盒盖7、铭牌8,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屏2在外壳前面板的上部位置,所述电源开关1在外壳的左侧面位置,所述复位键5在外壳前面板的按钮设定区;所述总线插口3在外壳右侧面;所述火灾显示盘接口4接口在外壳的右侧面,靠近总线插口3;所述固定螺丝6在外壳后面板上固定;所述电池盒盖7在外壳的后面板下部、所述铭牌8在前面板按钮区下方位置。
所述的电源开关1为滑动键开关,向上为开,向下为关,完成系统硬件开机和关机操作。
所述的电子编码器通过总线插口3与探测器、现场模块或指示部件相连。
所述的火灾显示盘接口4接口为IC接口,直接连接具有IC接口的现场设备。
所述的复位键5是当电子编码器由于长时间不使用而自动关机 后,按下复位键可以使系统重新上电并进入工作状态。
所述的按键为弹性按钮按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博康中瑞船舶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博康中瑞船舶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523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