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钻式中空注浆锚杆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52102.8 | 申请日: | 201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10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发荣;赵正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旭尧玻璃钢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21/00 | 分类号: | E21D21/00;E02D5/7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黄冠华 |
地址: | 201308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空 注浆锚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施工工具,特别涉及一种自钻式中空注浆锚杆。
背景技术
锚杆是用于岩土体加固的优良结构,锚杆支护是在边坡、岩土深基坑等地表工程及隧道、采场等地下硐室施工中采用的一种加固支护方式。用金属件、木件、聚合物件制成杆柱,打入地表岩体或硐室周围岩体预先钻好的孔中,利用其头部、杆体的特殊构造和尾部托板,或依赖于黏结作用将围岩与稳定岩体结合在一起而产生悬吊效果、组合梁效果、补强效果,以达到支护的目的。具有成本低、支护效果好、操作简便、使用灵活、占用施工净空少等优点。
锚杆支护通过围岩内部的锚杆改变围岩本身的力学状态,在巷道周围形成一个整体而又稳定的岩石带,利用锚杆与围岩共同作用,达到维护巷道稳定的目的。它是一种积极防御的支护方法,是矿山支护的重大变革。锚杆不但支护效果好,且用料省、施工简单、有利于机械化操作、施工速度快。
用普通的锚杆注浆,包括如下三个步骤:1、使用铁制的锚钻孔;2、将普通的玻璃锚杆放入已经钻好的孔中;3、注浆。由于铁材料制成的锚扭矩有限,导致不能一次性实现注浆,而要分为三个步骤。导致工作效率较低。
自钻锚杆作为一种有效的锚固手段,被大量地应用在隧道的超前支护,径向支护,边坡加固,路基加固以及隧道病整治工程。通过中空杆体对锚杆进行压力注浆,可达到固结破碎岩体,隔断地下水及杆体防腐的目的,可迅速形成支护力,控制围岩的稳定。中空注浆锚杆适用于铁路、公路、隧道、矿山、水利枢纽、边坡、堤坝、桥基、江海湖河边、高层建筑基础及建筑物加固等工程。
在各类地下工程中普遍存在着软弱围岩、断层破碎带、高地应力大变形等复杂地质条件,给岩锚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特别是在坍孔严重和需要特长锚杆的情况下,普遍的锚杆无能为力。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注浆锚杆,主要适用于松软地质构造,主要为钢质或铁质,这种锚杆扭矩低,不易切割,质量重,影响施工进度,增加了工人劳动强度。目前尚无合适的锚杆,能够适用于煤矿、地铁、隧道、基坑等多种施工场地。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钻式中空注浆锚杆,轻便易操作,杆体易切割,提高了施工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钻式中空注浆锚杆,包括钻头、杆体、托盘、螺母,所述杆体一端连接钻头,另一端依次连接所述托盘和螺母,所述杆体外表面设置螺纹,所述杆体末端设置止浆塞,所述钻头侧面设置注浆孔。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杆体由若干单节杆通过钢接头连接构成。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钢接头设置通孔,通孔内设置与所述杆体外表面螺纹吻合的内螺纹。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杆体的参数为:外径为30.8~31.5mm,底径为28.3~28.8mm。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螺纹为左旋向螺纹。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螺纹为右旋向螺纹。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螺纹的螺距为12.5~12.9mm。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杆体为玻璃钢杆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玻璃钢材质使得锚杆易切割、强度高、扭矩高,可自钻孔径同时注浆,抗静电,切割时不会产生火花,对巷道安全施工极为有利,特别适合高瓦斯浓度区域,杆体抗拉强,杆体强度优于等直径钢筋的水平,产品轻便易操作,重量为同等规格的钢筋的1/4,使施工更容易,从而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同时还可以减少钢筋生产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单节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左旋向螺纹单节杆示意图;
图4为右旋向螺纹单节杆示意图。
图中,1、钻头,2、杆体,3、托盘,4、螺母,5、螺纹,6、止浆塞,7、注浆孔,8、钢接头,9、注浆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特征、技术手段与达成目的易于明白理解,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旭尧玻璃钢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旭尧玻璃钢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521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