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自动调节汽车远、近光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51882.4 | 申请日: | 2012-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2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袁子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子娟 |
主分类号: | B60Q1/14 | 分类号: | B60Q1/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创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0 | 代理人: | 夏屏 |
地址: | 511431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调节 汽车 近光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可自动调节汽车远、近光灯装置属于照明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根据会车时对方车辆灯光强弱判断两车位置并自动将远光灯调节为近光灯的可自动调节汽车远、近光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汽车也成为人们出行代步的重要工具之一,汽车量越来越多,路上的车流量也越来越大。夜间行车,司机为了能够看清楚远方的路面情况,都会习惯性地开启远光灯,但是,远光灯的直射方向往往与迎面车辆驾驶员视线平行,因此,如果两车发生会车时,如果一方使用的是远光灯,则对方的驾驶员眼睛就收到强光照射,造成短暂失明,双目发黑,影响行车视线,严重地还会影响驾驶员对前方车辆或障碍物的判断,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因此《交通法》亦对此进行了相关规定,在城市间或者两车相会的时候,不得使用远光灯。但是,往往就有司机在驾驶过程中忽略了自己是否开启了远光灯,也不习惯于经常变换远、近光灯,因此,一种能够自动调节,避免人为操作,可以实现根据实际情况在远、近光灯之间切换的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自动调节汽车远、近光灯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措施来达到的, 可自动调节汽车远、近光灯装置包括感光元件、连接线、控制电路、电线、电源、开关,感光元件与连接线一端相连,连接线另一端连接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一端连接电线,电线另一端连接开关,开关通过电线连接电源,控制电路包括集成电路IC1、集成电路IC2、转换开关,转换开关由高频管BG1 、场效应管BG2、场效应管BG3,集成电路IC1的输入端连接感光元件,集成电路IC1的输出端连接集成电路IC2的输入端,集成电路IC2的输出端连接转换开关的高频管BG1,场效应管BG2和场效应管BG3的输出连接远光灯和近光灯。
正常工作时,打开开关,开启远光灯,当有迎面来的车辆的大灯灯光照射到感光元件上时,感光元件接收的信号通过集成电路IC1传递给集成电路IC2,达到预设的区间内时,集成电路IC2触发转换开关,转换开关触发近光灯的开关,远光灯会自动切换为近光灯,待迎面车辆通过后,车辆前端的感光元件感应光照强度低于预设区间时,控制电路发出指令关闭近光灯开关,则恢复远光灯照明。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根据会车情况自动从远、近光灯之间进行切换。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中:感光元件1、连接线2、控制电路板3、电线4、电源5、开关6、集成电路IC1、集成电路IC2、高频管BG1 、场效应管BG2、场效应管BG3、远光灯7、近光灯8。
如附图1、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可自动调节汽车远、近光灯装置由感光元件1、连接线2、控制电路3、电线4、电源5、开关6,感光元件与连接线一端相连,连接线另一端连接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一端连接电线,电线另一端连接开关,开关通过电线连接电源。控制电路包括集成电路IC1、集成电路IC2、转换开关,转换开关由高频管BG1 、场效应管BG2、场效应管BG3,集成电路IC1(555)的2脚连接感光元件1,集成电路IC1(555)的3脚连接集成电路IC2(555)的4脚,集成电路IC2的输出端连接转换开关的高频管BG1,高频管BG1连接场效应管BG2和场效应管BG3,场效应管BG2和场效应管BG3的输出连接远光灯7和近光灯8。
本实用新型的感光元件设置在车辆两大灯之间的车头位置,正常工作时,打开开关,开启远光灯,当有迎面来的车辆其大灯灯光照射到感光元件上,达到预设的区间内时,感光元件透过控制电路板触发近光灯的开关,此时,远光灯会自动切换为近光灯,待迎面车辆通过后,车辆前端的感光元件感应光照强度低于预设区间时,控制电路板发出指令关闭近光灯开关,则恢复远光灯照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子娟,未经袁子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518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