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卸粮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小麦收获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48616.6 | 申请日: | 201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69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樊栋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中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3/063 | 分类号: | A01D43/063;A01D4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赵敏 |
地址: | 450121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使用 小麦 收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麦收获机及应用于小麦收获机上的卸粮装置。
小麦收获机上一般都设置有粮仓是用来存储小麦,由于粮仓的存储空间有限,在一定量的收获作业之后,要进行卸粮作业,将小麦从粮仓内排出,卸粮作业依靠卸粮装置完成。传统小麦收获机的卸粮装置,包括卸粮筒,卸粮筒与粮仓连通,其远离粮仓的端口为卸粮口,卸粮口处插装有用于实现卸粮口开合的插板;在粮仓上还铰接有一个卸粮槽,卸粮槽的转动轴线与卸粮筒的轴线垂直,其槽底内侧面与卸粮口相对设置,卸粮槽有两个工作位,其中一个工作位为出料口竖直朝上时的储粮位,另一个工作位为出料口倾斜朝下时的卸粮位。卸粮时,将卸粮槽翻转至卸粮位,然后手动拉开插板,小麦从卸粮筒落至卸粮槽内,然后由卸粮槽的出料口排出;卸粮完毕后,先合上插板,再将卸粮槽翻转至储粮位。该结构的卸粮装置,卸粮槽无论是翻转至卸粮位还是储粮位,都要相应的手动操作插板的开合,操作比较麻烦,而且在卸粮作业时,驾驶员还得下车进行操作,无疑增加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卸粮槽的翻转和卸粮口的开合同步的卸粮装置;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使用该卸粮装置的小麦收获机。
本实用新型的卸粮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卸粮装置,包括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卸粮筒以及可绕前后方向延伸的转轴轴线转动的、具有卸粮位和储粮位的卸粮槽,卸粮筒的右端口为与卸粮槽的槽底内侧相对设置的卸粮口,所述卸粮口处设有上端部铰接在卸粮筒上的封口盖,封口盖与卸粮筒之间设有对封口盖施加背向卸粮筒转动的作用力的第一弹性件;所述卸粮筒的下方设有在封口盖关闭时将封口盖锁紧的锁紧机构,该锁紧机构包括铰接在转轴上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杠杆式压片,压片的右端部具有上翻的锁紧沿,压片与卸粮筒之间设有对压片的右端部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以使锁紧沿将封口盖锁紧的第二弹性件;所述卸粮槽内设有在其向卸粮位运动时对压片的左端部施加向上作用力、以实现封口盖解锁的解锁施压结构,所述封口盖的右端面上设有在卸粮槽向储粮位动作时与卸粮槽的槽底内侧面顶压配合、以实现封口盖锁紧的锁紧受压结构。
所述解锁施压结构为卸粮槽槽底的远离其出料口的端部,所述锁紧受压结构包括垂直固定在封口盖上的第一导向螺栓以及套设于第一导向螺栓上的大压簧,大压簧的一端与封口盖固连、另一端伸出第一导向螺栓的末端。
所述封口盖通过合页铰接在卸粮筒上,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套设于合页的合页轴上的扭簧;所述卸粮筒的下侧固定有向下延伸的第二导向螺栓,所述压片的左端部导向套设于第二导向螺栓上,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套设于第二导向螺栓上的小压簧,小压簧的一端与卸粮筒顶接、另一端与压片顶接。
所述卸粮槽与转轴固连,转轴通过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有为卸料槽提供翻转动力的驱动装置,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同轴固设在转轴上的链轮以及与链轮配合的链条,链条的动力输出端固设在链轮的外缘上、动力输入端与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
所述卸粮槽与转轴固连,转轴通过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有为卸料槽提供翻转动力的驱动装置,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同轴固设在转轴上的链轮以及与链轮配合的链条,链条的动力输出端固设在链轮的外缘上、动力输入端与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转轴平行设置的拐臂轴以及设置在拐臂轴上的拐臂,拐臂的动力输出端与链条的动力输入端之间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动力输入端与拐臂的动力输出端铰接、动力输出端与链条的动力输入端铰接,所述拉杆的动力输入端在拐臂转动过程中随拐臂的动力输出端一起绕铰接轴的轴线作圆周运动、并带动拉杆逐渐向铰接轴的轴线靠拢,该驱动装置还包括在拉杆越过铰接轴的轴线时、与拐臂挡止配合以实现拐臂自锁的限位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中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中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486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