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锚索和锚杆组合支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47823.X | 申请日: | 2012-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6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 发明(设计)人: | 朱永建;余伟健;王平;王卫军;万文;李树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D21/00 | 分类号: | E21D21/00 |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 43108 | 代理人: | 颜昌伟 |
| 地址: | 411201***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 支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锚索和锚杆组合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矿井深部开采已成为必然之势,对于高应力大变形巷道的支护则显得尤为突出。目前,对于深井巷道的支护主要是采用锚杆和锚索联合支护的方法,它们都能比较有效控制深井巷道围岩的变形。但是对于单纯的锚杆和锚索支护来讲,俩者都各有优缺点。
对于锚杆来讲,其安装方便,锚固质量好,但是锚固范围和有效锚固长度非常有限,不能到达更为稳定的深部岩体。
对于锚索来讲,虽然,其有效锚固长度大,而且能够锚固到更为稳定的岩体中去,但由于安装复杂,操作要求高,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锚固剂搅拌不充分、预应力施加不够以及锚孔不稳定等原因大大降低了锚索的锚固力。另外,由于矿用锚索是由钢绞线扭合而成,没有锚杆的左旋或右旋螺纹所产生的增大接触和摩擦面积等的作用,致使钢绞线难以与锚固剂紧密咬合,也一定程度上造成锚索锚固效果不显著。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锚杆或锚索单独支护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锚索和锚杆组合支护装置,有效得避免了深井围岩支护中锚索锚固段不稳定的弊端,且能有效保证锚索的支护效果,同时可以扩大锚索的应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锚杆、锚索和锁紧连接装置,所述的锁紧连接装置包括锁紧套和卡具,锁紧套一端设有螺纹,另一端设有锥形孔,所述的卡具为设有中心孔的锥台形状,卡具设在锁紧套的锥形孔内,所述的锚索的一端紧固在锁紧连接装置的卡具端,锚杆的一端与锁紧连接装置的锁紧套螺纹端螺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有效得避免了深井围岩支护中锚索锚固段不稳定的弊端,且能有效保证锚索的支护效果,同时可以扩大锚索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锁紧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卡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锚杆1、锚索3和锁紧连接装置2,所述的锁紧连接装置2包括锁紧套21和卡具22,锁紧套21一端设有螺纹211,另一端设有锥形孔212,如图3所示,所述的卡具22为设有中心孔221的锥台形状。如图2所示,卡具22设在锁紧套21的锥形孔212内。所述的锚索3的一端紧固在锁紧连接装置2的卡具端,锚杆1的一端与锁紧连接装置2的锁紧套21的螺纹端螺接。
当在深井围岩中打好较深的锚索孔时,将锚杆1部分先放入空中,作为锚索3的锚固段。锚杆1的长度可由所需锚索3锚固段的长度决定,然后再锁紧锚索3,这样就完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它既保证了锚索3锚固端头的稳定性,又具有锚索3锚固范围和锚固力大的优点。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能有效避免深井围岩支护中锚索3锚固段不稳定的弊端,且能有效保证锚索3的支护效果,同时扩大了锚索3的应用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科技大学,未经湖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478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态成像装置
- 下一篇:用于经译码视频数据的网络串流传输的清单文件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