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进气式袋式除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46434.5 | 申请日: | 201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2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峰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兴东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02 | 分类号: | B01D46/02;B01D46/04;B01D46/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王淳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进气式袋式 除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领域,属于一种双进气式袋式除尘器。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特定除尘站的位置,除尘点比较集中的位置中间能设置除尘站,整体呈一字排开,除尘器安放在中间,如按常规方式布局管路,所有管路都需汇集到除尘器尾部,管路布局弯头多、管路长,阻力大;如把袋式除尘器设计为双进气方式就可减少管路弯头、长度,大大减少管路阻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进气式袋式除尘器,它利用袋式除尘器的自身箱体作为烟道,在除尘器的两侧设置进风口,可以减少管道、又可降阻,节省材料、达到降耗节能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进气式袋式除尘器,它包括有多个横向连接的除尘室,每个除尘室的下端连接有锥形出灰室,在除尘室的上部设有出风烟道,在出风烟道的一侧设置有出风口,其特征在于:在除尘室的后部设置有尘气烟道,在尘气烟道的上部设有进风管,在进风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左进风口、右进风口。
在每个除尘室的上端连接有净气室,在净气室的上端连接有相通的出风烟道。
在净气室的上端连接导气管,该导气管的顶部呈开口状,在导气管上部的出风烟道的顶部连接有阀体,该阀体上设有提升气缸,该提升气缸的活塞杆下端连接有阀盖。
在进风管内设置有分隔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利用袋式除尘器的自身箱体作为烟道,在除尘器的两侧设置进风口,可以减少管道、又可降阻,节省材料、达到降耗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C-C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的B-B向剖视提升气缸的阀盖开启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的D-D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的提升气缸的阀盖关闭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出风口;2、出风烟道;3、阀体;4、净气室;5、尘气室布袋;6、右进风口;7、左进风口;8、尘气烟道;9、分隔板;10、除尘室;11、锥形出灰室;12、导气管;13、提升气缸;14、进风管;15、阀盖;16、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8所示:一种双进气式袋式除尘器,它包括有多个横向连接的除尘室10,每个除尘室的下端连接有锥形出灰室11,在除尘室10的上部设有出风烟道2,在出风烟道的一侧设置有出风口1,在除尘室10的后部设置有尘气烟道8,在尘气烟道的上部设有进风管14,在进风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左进风口7、右进风口6。
在每个除尘室的上端连接有净气室4,在净气室的上端连接有相通的出风烟道2。
在净气室的上端连接导气管12,该导气管的12顶部呈开口状,在导气管12上部的出风烟道的顶部连接有阀体3,该阀体上设有提升气缸13,该提升气缸的活塞杆16下端连接有阀盖15。
在进风管14内设置有分隔板9,分为左右两个进气室(按气量分配)。
由于在进风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左进风口7、右进风口6,使实际现场管路走向流畅、布局合理、减少占用空间。
除尘器启动后,滤袋表面会形成布粉层,除尘器各室依次进行脉冲喷吹清灰,清灰程序的执行由主控柜(PLC低压柜)直接进行控制状态下进行清灰程序。脉冲袋式除尘器的脉冲清灰控制采用手动和自动两种方式,可相互转换。自动控制采用压差(定阻)和定时两种控制方式,可相互转换,压差检测点分别设置在除尘器的进出口总管处,当达到设定的压差值时(800~900Pa),除尘器各室依次进行脉冲喷吹清灰。当系统满足定时控制条件后,其中任一室清灰,箱式提升阀关闭,是该除尘室与除尘器实现离线,开始喷吹,依次完成该仓室的清灰工作后,提升阀打开,完成该室的清灰;按控制的要求依次实现每一个室的清灰工作。除尘器的关机提升阀会自动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兴东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兴东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464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