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弹簧托臂、后悬架总成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45211.7 | 申请日: | 201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67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路小路;郑素云;席玉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002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簧 悬架 总成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簧托臂、后悬架总成及车辆,属于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部分车辆中的后悬架总成采用四连杆悬架,这种四连杆悬架的后下控制臂为螺旋弹簧支撑臂,即弹簧托臂。图1所示即为现有的后悬架总成中的弹簧托臂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弹簧托臂包括控制臂本体100以及设于该控制臂本体100上的弹簧座套管200,其中,控制臂本体100的主要作用为连接副车架与轮边系统,为车辆行驶起导向作用;弹簧座套管200用于为螺旋弹簧提供一安装固定结构,供螺旋弹簧座安装其上,以固定安装螺旋弹簧。控制臂本体100是其由上下两片钢板冲压焊接而成,弹簧座套管200焊接固定在该控制臂本体100的上片钢板上,在上下两片钢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安装衬套的衬套安装套管400。为保证螺旋弹簧的安装使用,该控制臂本体的上片钢板的宽度需大于螺旋弹簧的外径,因此该控制臂本体的体积和重量势必增加,不利于空间布置以及车辆轻量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簧托臂,其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重量较现有的弹簧托臂减轻。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弹簧托臂,用于后悬架总成中,包括:一控制臂本体;和,一弹簧座套管;所述控制臂本体的截面呈几字形;所述控制臂本体上固设有一弹簧托盘;所述弹簧座套管固定于所述弹簧托盘上。
优选的,所述控制臂本体包括:
一用于固设所述弹簧托盘的支撑板;
由所述支撑板的两侧边缘分别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两个支撑腿;
以及,由两个所述支撑腿的边缘分别向外弯折延伸形成的两个翻边结构。
优选的,所述弹簧托盘为圆形盘状,其直径大于所述支撑板的宽度。
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腿中的其中一个支撑腿上设有用于安装衬套的第一安装孔,另一个支撑腿上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应位置设有用于安装衬套的第二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控制臂本体为采用冲压成型的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后悬架总成,其包括上述的弹簧托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后悬架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弹簧托臂通过将独立的弹簧托盘焊接在一几字形的控制臂本体上,弹簧座套管设于该弹簧托盘上,因此,只需将弹簧托盘的宽度设计为大于螺旋弹簧的外径即可,控制臂本体的宽度可以无需大于螺旋弹簧的外径,从而可大大的减小了控制臂本体的空间结构,降低了控制臂本体的重量和空间布置难度。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现有技术中的弹簧托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弹簧托臂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施信息的弹簧托臂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2和图3所示的,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弹簧托臂包括控制臂本体100、固定于该控制臂本体100上的弹簧托盘300和固定于该弹簧托盘300上的弹簧座套管200;其中,该控制臂本体100的截面呈几字形,主要作用是连接副车架与轮边系统,为车辆行驶起导向作用;弹簧托盘300被焊接于控制臂本体100上,主要作用是独立为螺旋弹簧提供安装结构和承受螺旋弹簧传递来的轴向力。
本实用新型的弹簧托臂通过将独立的弹簧托盘300焊接在一几字形的控制臂本体100上,弹簧座套管200设于该弹簧托盘300上,因此,只需将弹簧托盘300的宽度设计为大于螺旋弹簧的外径即可,控制臂本体100的宽度可以无需大于螺旋弹簧的外径,从而可大大的减小了控制臂本体100的空间结构,降低了控制臂本体100的重量和空间布置难度。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该控制臂本体100为采用冲压成型的一体结构,成型工艺简单,提供成产效率,同时大幅降低了控制臂本体100的重量。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弹簧托盘300中,控制臂本体100包括:
一用于固设弹簧托盘300的支撑板101;
由支撑板101侧边缘分别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两个支撑腿102;
以及,由两个支撑腿102的边缘分别向外弯折延伸形成的两个翻边结构103。
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弹簧托盘300中的控制臂本体100将传统的由上下两片钢板焊接而成的封闭式管状结构改进为开放式的几字形结构,取消了下片钢板,增加了翻边结构,增强了该控制臂本体100的刚度和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452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舌控鼠标与手指键盘
- 下一篇:层间层内电容的分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