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生物质流化床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43895.7 | 申请日: | 201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84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宋平;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锅炉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08 | 分类号: | F23C10/08;F23C10/18;F23C10/20;F23C10/24;F23C10/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120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流化床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锅炉,尤其是燃生物质流化床锅炉。
背景技术
生物质燃料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具有广阔的前景,生物质燃烧技术无疑是目前适合我国能源发展需求的,生物质锅炉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研究开发。
近20年来,尽管我国在生物质燃烧利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市场相比,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应用层面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据调查,目前市场上存在的4~15t/h的中小型燃木屑等生物质颗粒的锅炉均为DZL系列水火管锅炉或SZL系列水管链条炉排锅炉,而层燃炉的热效率比较低。采用层状燃烧时,由于水分高, 干燥及预热过程需较长时间, 在链条炉上将使着火迟延, 一但它燃尽后,由于灰分很少,不能在炉排上形成一层灰保护层,容易造成炉排烧坏。
流化床燃烧技术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技术,是燃烧生物废料的最佳方法, 在流化床中,床料具有很高的热容量,给生物废料提供充分的预热及干燥热源,对水分达50%左右的燃料,可以稳定地着火燃烧。
目前,国外采用流化床燃烧技术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已具备相当的规模。我国对流化床燃烧技术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燃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虽然发展生物质高效燃烧技术将是未来生物质燃烧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但现阶段生物质燃炉应用依然不多,多数是小型燃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生物质流化床锅炉。
实施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炉墙、一次风管、二次风管、布风板、布风管,所述炉墙为重型或半轻型炉墙,所述炉膛的周围设有水冷管,还包括炉膛,所述炉膛的一侧设置分离室,所述分离室入口和炉膛出口部的通道相连,分离室入口处有弧形罩,所述分离室侧墙设膜式水冷壁,所述弧形罩的中心线方向设烟气出口,所述分离室的出料口和炉膛回料入口连接处设返料器。本技术方案着重解决因生物质材料大小颗粒不均匀、湿度相差大,短时间内到达炉膛出口不能充分燃烧的问题,分离器能分离烟气和未充分燃烧的生物质材料再次燃烧。
进一步,所述炉膛的另一侧还设有上锅筒和下锅筒,上下锅筒之间是对流管,所述对流管采用顺列布置;所述上下锅筒和对流管之间有烟气通道并和炉膛的烟气出口相连。生物质在炉膛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和对流管之间进行热交换,其热交换效率高。
进一步,所述对流管之间设隔烟墙,并在低温侧设检修门。隔烟墙的作用在于烟气形成”U”形回路,提高热交换效率;检测门便于对流排管进行检修及清灰。
进一步,炉膛上部为长方形,下部为逐渐收缩的锥斗形。长方形炉膛便于设计和制造,炉膛下部为逐渐收缩的锥斗形便于布风和排出燃烧后的灰烬。
进一步,所述对流排管靠近烟气的一侧有防磨套管或防磨弧板,提升对流管被烟气杂质冲刷的耐磨损性能;所述隔烟墙为膜式水冷壁,提升热交换效率。
进一步,所述分离室侧墙的膜式水冷壁敷设耐磨层,提升水冷壁的耐磨损性能。
进一步,所述返料器为“U”形或是“V”形或是“∏”形通道,避免炉膛生物质料或烟气倒流。
进一步,经过对流排管后的烟气通道布置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进一步提升锅炉的热交换效率。
进一步,所述炉膛下部设给料系统,所述给料系统包括上部螺旋输送器和下部的气力输送器。二者相结合输送克服炉膛内正压,气力输送器可以保证吹散生物质料。
进一步,所述布风板设有风帽,二次风管是在炉膛的两侧墙对称布置下倾14-16°的风管,形成流化床燃烧状态,增加燃烧用氧气供给量,有利于生物质料的充分燃烧。
流化床燃烧具有传热性能好、燃烧效率高、有害气体排放少、热容量大等一系列优点,很适合燃烧水分大、热值低的生物质燃料。燃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将对我国生物质能的利用和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该实施例已实验运行2台,经实验证明本发明设计合理,运行可靠,热效率高,为用户大大节省了成本,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力发展生物质燃烧技术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轻环境污染、优化能源结构、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膛,2.钢架,3.平台扶梯,4.上锅筒,5.对流管,6.下锅筒,7.给料系统,8.省煤器,9.空气预热器,10.弧形罩,11.炉墙,12.分离室,13.布风板,14.一次风管,15.二次风管,16.基础,17.烟气出口,18.返料器,19a、19b.膜式水冷管壁,20.水冷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锅炉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湘潭锅炉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438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滚筒冷渣机
- 下一篇:一种锅炉水加药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