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昆虫诱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43379.4 | 申请日: | 201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9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陆永跃;赵海燕;林玉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M1/16 | 分类号: | A01M1/1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昆虫 诱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昆虫诱捕器,主要是用于诱捕香蕉象甲。
背景技术
香蕉假茎象甲Odoiporus longicollis Oliver是我国香蕉上主要的钻蛀性害虫,以幼虫蛀食香蕉假茎乃至叶柄、果轴为害,在假茎内造成大量虫道,妨碍水分和养分输送,影响植株生长。大部分香蕉园常年有虫株率高达50%,为害率达60~70%,其中蛀死率5~10%。关于该虫种群的调查方法一直是该虫研究和防治工作中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常用的人工检查的方法耗费的人力、工作量大,对与捕获该虫也没有相应可靠的捕获工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的问题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使用简便,并能快速诱捕香蕉假茎象甲等昆虫的诱捕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昆虫诱捕器,包括设有中空腔体的箱体,箱体的顶部装设有箱盖,所述箱体的侧壁上设有若干设有中空通道的诱捕臂,诱捕臂所设的中空通道的一端通过箱体侧壁上设有的通孔与箱体所设的中空腔体相通,诱捕臂所设的中空通道的另一端为敞开口。
上述箱体所设的中空腔体内放置有诱饵,诱捕臂所设的中空通道内壁涂布有粘虫胶。
上述诱捕臂所设的中空通道的敞开口的高度低于箱体侧壁上设有的通孔的高度。
上述诱捕臂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上盖板活动安装在下盖板上,上盖板与下盖板围成中空通道。
上述上盖板与下盖板通过卡扣活动连接。
上述上盖板与下盖板通过铰接轴铰接。
上述诱捕臂的几何中心线与箱体底面之间的夹角为30°至40°。
上述箱体为棱柱体或圆柱体或曲面体。
上述箱体的侧壁上设有2至5个诱捕臂,诱捕臂装设在箱体的侧壁上。
上述若干诱捕臂均布在箱体的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箱体的侧壁上设有若干设有中空通道的诱捕臂 ,中空通道将外界与中空腔体连通,使用时,在箱体内的中空腔体内放置诱饵,诱捕臂内的中空通道内壁涂布有粘虫胶,昆虫由于受到诱饵引诱而爬进中空通道内而被粘虫胶粘住,诱捕臂的上盖板活动安装在下盖板上,可以方便打开上盖板检查记录诱捕的昆虫的数量,同时也方便更换粘虫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简便,可以减轻对昆虫的研究的人力和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透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昆虫诱捕器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箱体1、诱捕臂2,装设在箱体1的顶部的箱盖13,本实施例的箱体1为圆柱体状,箱体1内设有中空腔体,箱体1的侧壁上圆周均布设有三个诱捕臂2,诱捕臂2包括上盖板23和下盖板22,上盖板23盖在下盖板22上面,上盖板23与下盖板22卡扣活动连接,或上盖板23与下盖板22通过铰接轴铰接,上盖板23与下盖板22围成中空通道21,中空通道21的一端通过箱体1侧壁上设有的通孔12与箱体1所设的中空腔体相通,另一端为敞开口,下盖板22的上表面均匀涂布有粘虫胶,其中中空通道21的敞开口的高度低于箱体1侧壁上设有的通孔12的高度,本实施例的中空通道21的敞开口与箱体1底面水平对齐,且诱捕臂2的几何中心线与箱体1底面之间的夹角为30°至40°。
本实施例的箱体1高度30~50cm,箱体1的横截面直径为30~40cm,诱捕臂2长为25~40cm,通孔12开在距离箱体1底面15~20cm的箱体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昆虫诱捕器用于诱捕香蕉象甲,如附图3所示,使用时,打开箱盖13,先将1000克左右的半腐烂的香蕉假茎组织放入箱体1所设的中空腔体内,再加入1ul左右的2-甲基-4-庚醇(2-methyl-4-heptanol,C8H18O)并搅拌使其与香蕉假茎组织混合充分均匀,然后盖上箱盖13,最后把诱捕器置于香蕉园中的稍高且太阳不能直射到的地面上,并使中空通道21的敞开口那端完全接触地面,每5天打开诱捕臂2的上盖板23检查记录诱捕的香蕉象甲4的数量,并清除香蕉象甲4后更换一次半腐烂的香蕉假茎组织和添加2-甲基-4-庚醇。1个监测点香蕉园面积10亩以上,设置3个诱捕器,间距50m左右。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昆虫诱捕器结构与实施例1类似的,其区别是:所设的箱体1的形状为棱柱体,诱捕臂2均布设在箱体1的每个侧壁上。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式跟实施例1一样。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内容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所涵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433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