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无线局域网的地铁火灾检测及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42125.0 | 申请日: | 201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8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武奇生;白璘;李艳波;高荣;李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17/06 | 分类号: | G08B17/06;H04N7/18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林兵 |
地址: | 71006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无线 局域网 地铁 火灾 检测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火灾检测及处理系统,特别是一种基于无线局域网的地铁火灾检测及处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应用在各类火灾检测及处理中,尤其适用于地铁火灾检测。其综合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完成对火灾的检测及火灾现场的应急处理。
背景技术
有关火灾检测及控制的技术有很多,以下是几个已经比较成熟的技术的专利:公开号为CN101826153A的发明,其公开了一种基于模式识别理论的火灾检测方法;公开号为CN2483782的实用新型专利,该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控制空气开关的火灾检测控制仪;公开号为CN102298818A的发明,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目摄像火灾探测与定位装置及其火灾定位方法;公开号为CN201638333U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船舶上应用的火灾报警控制系统。但是,目前针对地铁环境的火灾检测及控制技术还比较少见。由于地铁深埋在地下,建筑结构复杂、出入口少、疏散路线长、通风照明条件差、电器设备种类多、人员高度集中,一旦发生火灾,上述专利申请中公开的检测方法及灭火设备很难进入到火灾区域实现灭火,主要存在以下不足:CN102298818A用双目视觉系统进行监控,存在监控盲区,如果以增加节点布设的方法解决盲区问题,则造成投资成本过高。CN2483782涉及的控制仪只能在火灾发生时切断空气开关,而不能完成火灾地点的灭火,需要依靠消防车和人工灭火,而地铁环境复杂,通风条件差,消防车不易到达失火地点施救,灭火人员危险系数大;基于传统摄像头的监控系统,在火势比较大,浓烟密布的条件下,火灾现场的状况不可见,施救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无线局域网的地铁火灾检测及处理系统,该系统基于无线局域网收发信号,并能够根据地铁线性形状规则的特点,采用布设结构标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对火灾地点的监控,再以移动式平台为辅助,实现对火灾地点的精确定位及灭火。
为了完成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基于无线局域网的地铁火灾检测及处理系统,包括载台、无线摄像头、机械臂、无线传输模块和温度传感器,其中,所述载台、机械臂和温度传感器分别连接无线传输模块,该无线传输模块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连接远程控制台;所述无线摄像头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接入到远程控制台。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如下其他技术特征:
所述载台采用履带式载台。
所述无线摄像头采用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红外摄像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采用传感器网络监控及移动式火灾检测及灭火平台结合的方式对火灾进行监控、识别及控制,在重要位置采用单目摄像头作为监控节点,进行24小时监控,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将各个监控节点互联起来,组成实时监控网。与传统技术相比,该方式节约了大量摄像头和传输线,大大降低了成本。而在没有布设摄像头的区域,感温感烟探测器探测到异常,疑似发生火灾时,将出动本实用新型,其平台为履带式结构,能够开到疑似火灾区域,识别着火点,灭火和移除易燃易爆物品。解决了消防车不易到达失火地点施救,灭火人员危险系数大的问题。平台上集成的实时传回信息的长波红外摄像机,在浓烟比较大时,可穿透浓烟,帮助消防部门分析火情,快速展开救援、灭火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框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无线局域网的地铁火灾检测及处理系统,包括载台、无线摄像头、机械臂、无线传输模块和温度传感器,其中,所述载台、机械臂和温度传感器分别连接无线传输模块,该无线传输模块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连接远程控制台;所述无线摄像头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接入到远程控制台。
所述载台采用履带式载台,这种结构的优点是:接地面积大,因此在能够适应各种地形地面,比如轨道,楼梯等等。另外,由于履带属于金属制品,有更强的保护行动能力。以上优点保证了载台能在地铁环境中顺利通行,快速到达疑似火灾现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421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野外作业安全互助报警装置
- 下一篇:银行柜面业务客户预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