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智能费控箱式变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39728.5 | 申请日: | 201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6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赵光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光景 |
主分类号: | H02B1/24 | 分类号: | H02B1/24;H01F3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赵建刚 |
地址: | 466237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智能 箱式 变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智能费控箱式变压器,专门用于全国专变用户用电、线路补偿、费控、数据采集、供配电系统,是国家电网智能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现场安装的重要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专变用户的用电变压器、计量、无功补偿开关都是单独的个体,占用了大量的空间,浪费了大量的高压电缆,造成用户物力、人力上的浪费。普通计量箱只带有计量功能、不带控制和预付费功能。不能实现国家电网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全覆盖、全采集、全预付费”的要求。供电设备检修的时候,给供电部门增加很大的困难,而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每到月底电费结算时,职工要到每个用电每户进行抄表,会出现抄错、漏抄、算错等弊端。且低压普通计量箱的高压电缆线悬挂在半空中,很容易脱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电户与供电部门经常就电表的计数的正确性发生用电纠纷。由于高压普通计量箱的设计缺陷,经常有窃电行为发生,浪费了电力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新型的新型智能费控箱式变压器,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智能费控箱式变压器,包括进线、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真空断路器、智能电表、专变采集终端、变压器、联合接线盒、低压开关、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和出线;
所述进线引进高压线依次经过所述电压互感器、所述电流互感器后连接到所述联合接线盒,由所述联合接线盒分别连接到所述智能电表和所述专变采集终端,然后由所述专变采集终端中的分合闸继电器连接到所述真空断路器的二次控制回路,再通过变压器连接到所述低压开关,由所述低压开关连接到所述出线,所述低压无功补偿装置连接到所述低压开关。
优选的,还包括壳体,所述电压互感器、所述电流互感器、所述真空断路器、所述智能电表、所述专变采集终端、所述变压器、所述联合接线盒、所述低压开关和所述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进线和出线连接到所述壳体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壳体为不锈钢壳体,厚度为1.5--2mm。
优选的,所述进线引进高压线依次经过所述电压互感器、所述电流互感器后通过二次连接计量接线方式连接到所述联合接线盒。
优选的,所述真空断路器为VS1真空断路器。
优选的,所述二次控制回路的电磁线圈连接到所述VS1真空断路器,并控制所述VS1真空断路器的分合闸。
本实用新型所谓的二次连接计量接线方式,即VV接线方式,VV接线方式是A,C两相电压电流组成,二次A,B,C电压电流分别有2.5mm2,4.0mm2的线。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a)主要解决电费回收难;b)安全隐患;c)防偷电;d)漏电等问题;e)线路补偿,节约电能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总结如下:
1,本实用新型按照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总体要求,保证智能电网建设规范有序推进,实现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全覆盖、全采集、全预付费”的总体目标。
2,本实用新型是高压预付费计量、控制,变压器、无功补偿柜为一体的智能箱式变压器。它具有远程预付费、远程控制、防窃电、的特点。数据采集正确无误,开箱报警、相互监控。占空间小、工期短、安装简单、美化城市、线路补偿,节约电能源。不需要人工抄表,解决了安全隐患,提供了数据的正确性、解决了用电纠纷、节约了电力资源,实现了现代化科学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新型智能费控箱式变压器的主视图。
1、进线,2、电压互感器,3、电流互感器,4、真空断路器,5、智能电表,6、专变采集终端,7、变压器,8、低压无功补偿装置,9、低压开关,10、出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光景,未经赵光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397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