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离钻井废弃泥浆和石油类物质的沉淀箱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39665.3 | 申请日: | 2012-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12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 发明(设计)人: | 司军;吕允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司军 |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0 | 代理人: | 余长江 |
| 地址: | 457001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钻井 废弃 泥浆 石油 物质 沉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液分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将钻井废弃泥浆与石油类物质分离的沉淀箱。
背景技术
油气钻井废弃泥浆2008年列为国家危废名录(071-02-08),石油类物质是其主要毒性物之一。水基钻井废弃泥浆中的石油类物质的来源有三:泥浆体系中配方组成如润滑剂(煤油)、防塌剂(沥青)等;钻井中卡钻故障处理要用解卡剂(煤油为主);钻通含油层(原油)等。
石油类物质在土壤中,自然条件下难于降解,能够长期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油气钻井废弃泥浆通常采用常规固化掩埋的方式处理,但不分离出石油类,将留下污染隐患。另外,石油类物质为一种不可更新原料,目前已经面临着日益枯竭的严峻形势,若将含有石油类物质的废弃泥浆直接固化掩埋,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在油气钻井的施工现场,钻井和排浆通常是同步进行的,如何能有效持续地从钻井废弃泥浆中分离出石油类物质,消除废弃泥浆的毒害物影响,节省资源,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离钻井废弃泥浆和石油类物质的沉淀箱,包括箱体、箱底和箱顶,所述箱底呈上宽下窄状;箱体一侧开设接口,接入废弃泥浆,另一侧开溢流口;箱底下端设置有绞龙和阀门。沉淀箱承接通过混合器加药后的泥浆,大部分泥沙在沉淀箱内聚凝和沉淀,并由设置在沉淀箱底部的绞龙和阀门收集和排出。当位于沉淀箱上部的轻液(油、水和细泥沙混合液)的液位高于溢流口的高度时,从溢流口翻出,送至后续处理单元继续处理。
为促进泥浆中的微油滴上浮,所述沉淀箱的中下部设置有曝气器,箱体开设气孔,接入气源。
所述气源为压缩空气。
为保证轻液连续不断流,所述箱体上部还设有补水进口。
所述箱体为长方形,箱底为漏斗形。
所述箱体为圆柱形,箱底为圆锥形。
为方便加工和对石油的处理,可以将沉淀箱和后续处理单元加工成一个整体,使沉淀箱上开溢流口的一侧箱壁构成后续处理单元的一侧外壁,该侧箱壁形成所述沉淀箱的溢流板。当位于沉淀箱上部的轻液(油、水和细泥沙混合液)的液位高于溢流板的上表面时,从溢流板翻至后续处理单元内,进行后续的处理。
所述沉淀箱外侧设置加热管道。
所述加热管道接入蒸汽或导热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对钻井废弃泥浆和其中混杂的石油类物质进行初步分离,确保由阀门排出的处理后的泥浆中基本不含有石油类物质,从而有效减小钻井废弃泥浆对环境的污染和毒害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图3为沉淀箱上设置溢流口的侧视图;
图4为沉淀箱和后续处理单元一体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
1,2—混合器; 3—沉淀箱; 4a—溢流口; 4b—溢流板;
5—补水进口; 6—絮凝剂; 7—聚凝剂; 8—待处理泥浆入口;
9-气源; 10-曝气器; 11-绞龙; 12-后续处理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以此为限。
如图1、图2所示,待处理的废气泥浆(pH调整、除重金属)从待处理泥浆入口8处被泵入混合器1和混合器2,进行前处理。
混合器1加入聚凝剂7,聚凝剂可以采用聚合氯化铝或聚合氯化铁,配制溶液浓度3~8wt%,优选5wt%,投加比例为15%左右(按聚凝剂溶液基于所处理的泥浆的重量比计)。
混合器2加入絮凝剂6,絮凝剂可以采用聚丙烯酰胺(分子量800万~1200万)或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分子量800万),配制溶液浓度0.2wt%左右,投加比例为5%左右(按聚凝剂溶液基于所处理的泥浆的重量比计)。
经过前处理后的废弃泥浆中主要含有石油类物质,从中部进入沉淀箱3,泥砂开始沉淀于箱体底部。为使废气泥浆中混杂的石油类物质能和泥砂分离充分,在沉淀箱3的中下部设有曝气器10,气源9通常为压缩空气,经过曝气器10产生大量微小气泡,进入沉淀箱3中。废气泥浆中混杂的细微油滴被逐渐上升的曝气气泡沾附,随轻液上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司军,未经司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396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