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干旱荒漠区植物水分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38642.0 | 申请日: | 201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8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卫红;黄湘;陈亚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5/00 | 分类号: | A01G25/00;E03B3/28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中科新兴专利事务所 65106 | 代理人: | 张莉 |
地址: | 830011 新疆维吾尔***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旱 荒漠 植物 水分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旱荒漠区植物水分利用装置,具体涉及提高干旱荒漠区大气凝结水和土壤凝结水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天然凝结水形成的量与降水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目前应用常规手段难以测定其总量,但是,一年365天除去降水发生的时间外,凝结水都是以天为周期不间断的发生着。因此,在缺少降水的干旱地区,凝结水对区域生态环境和动、植物的生存、生长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干旱区植物对凝结水的利用效率尚处于自发状态,极端干旱条件下裸地上凝结水的利用大多无效耗散;另一方面,干旱荒漠区的植物在缺乏自然降水的条件下,很难获得有效水分供给,由于极端干旱忍受着水分亏缺带来的生存胁迫。
考虑到影响凝结水形成的因素有材质、离地高度、朝向和倾斜角度等,并考虑到新技术方法的经济性和技术可行性,本实用新型利用干旱地区土壤表层凝结水容易发生的范围,在距地面0-10cm处利用较密的尼龙筛网制造粗糙的人工凝结面,促进吸湿水,大气水汽凝结水和土壤水汽凝结水的形成,同时,利用冠层结构对凝结水形成的影响,在不同高度形成人工凝结面,以收集冠层范围内的大气凝结水;利用200-240目的尼龙筛网在不同高度制造人工凝结面,一方面保证了水汽、温度的循环流通,另一方面增加了凝结面的不平整性和对水滴的吸附性,有利于凝结水的形成,促进一年生植物利用更多的水分资源,从而达到提高干旱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旱荒漠区植物水分利用装置,该装置是由轴、尼龙筛网和龙骨组成,该装置不仅有利于不同高度凝结水的形成,而且也实现最大限度收集凝结水,可以促进一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有助于植物克服干旱胁迫,帮助它们度过蒸发强烈的干旱季节,从而达到提高干旱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以提高在降水量小于150mm,蒸发量大于2000mm,地下水埋深较大(3-4m)的干旱荒漠区一年生植物的成活率,避免凝结水的无效耗散。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干旱荒漠区植物水分利用装置,该装置是由轴、尼龙筛网和龙骨组成,将轴(6)的底部密封,在轴(6)上以轴(6)为圆心分别对称固定第一龙骨(1)、第二龙骨(2)、第三龙骨(3)、第四龙骨(4)和第五龙骨(5),依次形成5个不同半径的圆,将半径为0.3m的圆形尼龙筛网固定在第一龙骨(1)上,形成第一人工凝结面(7),再将尼龙筛网分别制成4个空心圆环固定在第二龙骨(2)、第三龙骨(3)、第四龙骨(4)和第五龙骨(5)上,分别形成第二人工凝结面(8)、第三人工凝结面(9)、第四人工凝结面(10)和第五人工凝结面(11)。
在轴(6)上分别固定的第一龙骨(1)、第二龙骨(2)、第三龙骨(3)、第四龙骨(4)和第五龙骨(5)的高度为第一龙骨(1)1.12m、第二龙骨(2)1.24m、第三龙骨(3)1.36m、第四龙骨(4)1.60m和第五龙骨(5)2.5m。
第一龙骨(1)、第二龙骨(2)、第三龙骨(3)、第四龙骨(4)和第五龙骨(5)的长度分别为第一龙骨(1)0.3m、第二龙骨(2)0.5m、第三龙骨(3)1m、第四龙骨(4)1.5m和第五龙骨(5)2m。
第二人工凝结面(8)、第三人工凝结面(9)、第四人工凝结面(10)和第五人工凝结面(11)的空心圆环的内圆半径分别为第二人工凝结面(8)0.3m、第三人工凝结面(9)0.5m、第四人工凝结面(10)1m和第五人工凝结面(11)1.5m,空心圆环的外环半径分别为第二人工凝结面(8)0.5m、第三人工凝结面(9)1m、第四人工凝结面(10)1.5m和第五人工凝结面(11)2m。
尼龙筛网孔径为200-240目。
所述装置中第一人工凝结面(7)、第二人工凝结面(8)、第三人工凝结面(9)、第四人工凝结面(10)和第五人工凝结面(11)分别距离地面高度为第一人工凝结面(7)112cm、第二人工凝结面(8)124cm、第三人工凝结面(9)136cm、第四人工凝结面(10)160cm和第五人工凝结面(11)250cm。
第一龙骨(1)、第二龙骨(2)、第三龙骨(3)、第四龙骨(4)和第五龙骨(5)为铝、铁、玻纤或树脂材料制成。
轴(6)的为铁棒或木棍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386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