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挡流条结构的液晶盒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37296.4 | 申请日: | 201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65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月菊;孙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汉朗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41 | 分类号: | G02F1/1341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满靖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挡流条 结构 液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的液晶盒,尤指一种带挡流条结构的液晶盒。
背景技术
液晶面板是液晶显示器的关键组件之一,一般而言,液晶面板的制作过程大致为:首先通过面板材料切割出合适尺寸的液晶盒(空液晶盒),然后采用真空灌注方法将液晶材料经由液晶盒上的灌注口注入液晶盒的内腔中。
如图1至图3所示,液晶盒包括上、下基板11、12,上基板11、下基板12之间设有掺杂有隔离物(如隔离球、隔离棒等)的边框胶18,边框胶18使上、下基板11、12之间相距一定距离,边框胶18与上、下基板11、12共同构成一个内腔17,边框胶18上开设有一个用于向内腔17注入液晶材料的灌注口20,使液晶盒成为一个半封闭的空盒。上基板11、下基板12朝向内腔17的一侧上分别设有导电电极13、14(一般采用ITO电极),导电电极13、14上分别覆盖有绝缘层15、16,导电电极13、14分别通过相应电极引出区19与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连接,裸露的电极引出区19设置在液晶盒的边缘上,并且,电极引出区19与灌注口20不处于该液晶盒的同一边上,上、下基板11、12之间、边框胶18外具有基板缝隙21,基板缝隙21位于液晶盒边缘位置,电极引出区19可视为处于基板缝隙21中。
在实际设计中,电极引出区19可设置在上基板11或下基板12上(一般为处于下基板上),或者设置在上、下基板11、12上。
如图1所示,该液晶盒的上基板11、下基板12的面积相同且对齐设置,上、下基板11、12上均设置有电极引出区19,上基板11上的导电电极13通过其上的电极引出区19与控制装置连接,而下基板12上的导电电极14通过其上的电极引出区19与控制装置连接。
但是,在实际制作中,上基板11、下基板12的面积一般是不同的,例如,如图2所示,该液晶盒的下基板12的面积略大于上基板11的面积,对于液晶盒上设有灌注口20的一边,上、下基板11、12的边沿是对齐的,而对于液晶盒的其它三边而言,对于设置有电极引出区19的那些边,上、下基板11、12的边沿是不对齐的,下基板12相对上基板11向外延伸一些,对于未设置电极引出区19的那些边,上、下基板11、12的边沿对齐与否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在实际中,液晶盒上未设有灌注口20的三边中的至少一个边上设有电极引出区19。
例如,如图2,下基板12上设置有电极引出区19,且在下基板12上,下基板12的三个边缘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电极引出区19,绝缘层16覆盖除电极引出区19之外的导电电极14部分。而上基板11上没有设置电极引出区,上基板11上的导电电极13被延伸至上基板11边沿的绝缘层15全部覆盖,但导电电极13与边框胶18接触的某些部分不涂布绝缘层15,以使导电电极13通过掺杂在边框胶18内的金球而经由下基板12上的电极引出区19与控制装置连接。
如图4,灌晶时,液晶盒和液晶皿30放置在真空腔(图中未示出)内,液晶盒悬置于液晶皿30之上,抽真空达到设定值后,液晶盒缓缓下降,使液晶盒上设有的灌注口20浸入液晶皿30的凹槽内盛放的液晶材料40里,然后向真空腔内充入氮气,使液晶盒的内腔17内外形成气压差,于是液晶材料40在气压差的作用下缓缓注入内腔17。
在灌晶时,应让灌注口20完全浸入液晶材料40,因此,通常将液晶皿30上的凹槽宽度设计为略大于灌注口20的宽度,而这种设计便会带来一个弊端,由于虹吸作用的存在,液晶皿30的凹槽内的液晶材料40除了灌注进液晶盒的内腔17中之外,还会渗透进边框胶18外的基板缝隙21内,沿液晶盒具有灌注口20的边缘逐渐向其他三个边缘蔓延,如图5中箭头50所示。由于液晶材料是介电物质,因此,在电场作用下,蔓延的液晶材料40会与液晶盒其他三个边缘上电极引出区19内的导电电极接触,发生电腐蚀反应,污染电极引出区,且随着液晶面板驱动次数和时间的增多,导电电极便会损坏,导致无法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挡流条结构的液晶盒,该液晶盒的挡流条结构设计可消除或减轻液晶灌注过程中液晶材料对液晶盒上的电极引出区造成的污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汉朗光电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汉朗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372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本体涂层寿命感应器的烹饪机
- 下一篇:一种电风扇运行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