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用防滑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36320.2 | 申请日: | 2012-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3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冉猛;仇彬;杜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54 | 分类号: | B60R19/54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新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6 | 代理人: | 杨胜军 |
地址: | 2150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滑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用防滑水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在路面高速行驶时,如果遇上大雨、暴雨等恶劣天气使路面有较深的积水,则轮胎会因为较高的车速而脱离路面浮在水面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轮胎于地面脱离,车轮上的纵向抓地力和侧向抓地力将瞬间消失,失去了纵向抓地力和侧向抓地力的车辆将随之失去驾驶员方向角度和车轮制动力输入的控制。这种高速行驶的汽车经过有积水的路面时,由于液体的压力使轮胎上浮而脱离路面的现象,被称之为“滑水现象”。产生滑水现象的车辆将因失控而发生事故,严重的将导致人身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市面上常见的有多种防滑(例如侧滑)装置,但是并没有专门针对上述滑水现象的防滑水装置。目前,车辆行驶安全性能被终端用户作为购车考虑的重要因数,安装有专门用于防滑水现象装置的车辆也因此将更具市场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保证车辆在有积水的路面能够稳定、安全地运行,以保证驾乘人员及车辆的安全。
为此,本实用新型在其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用防滑水装置,包括:其包括支架和除水板,所述支架在其一端由车体可枢转地支撑着,所述除水板位于轮胎前侧下方并且与支架的另一端固定相连;以及升降控制机构,其与所述支架相连,并且被构造成控制所述除水机构的升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升降控制机构包括杠杆元件以及拉索,所述拉索在其一端与该杠杆元件的一端相连,所述拉索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防滑水装置还包括下压机构,所述下压机构包括滚轮和弹性部件,所述滚轮具有由所述支架承载的旋转轴,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在所述滚轮的旋转轴处与所述支架相连,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固定于车体,所述弹性部件沿朝向地面的方向向所述支架施加弹性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滚轮被构造成适于在所述除水机构下降至最低位置时与地面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弹性部件为螺旋弹簧或空气弹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防滑水装置进一步包括积水检测装置,其通过内置的传感器检测路面的积水状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防滑水装置进一步包括控制器,其连接于所述积水检测装置和升降控制机构之间,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从所述积水检测装置接收路面积水信息并且响应于该信息控制所述升降控制机构的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防滑水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启动所述升降控制机构的手动控制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除水板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支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除水板与轮胎前端的距离保持在50mm-10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在所述除水机构下降至最低位置时,所述除水板与地面的距离在5mm-10mm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除水板的宽度大于轮胎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除水板具有楔形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除水板由金属材料或高强度塑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安装有防滑水装置的车辆在有积水的路面高速行驶时,根据路面积水的状况可启动升降控制机构,进而使除水机构下移并通过除水板将轮胎前方的积水除去,使位于除水板后方的车轮经过的路面一直保持无积水,从而防止产生滑水现象,保证车辆能安全平稳地行驶。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车辆用防滑水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性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车辆用防滑水装置在待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车辆用防滑水装置在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防滑水装置主要包括积水检测装置4、与积水检测装置4连接的控制器5、与控制器5连接的升降控制机构2,以及与升降控制机构2连接的除水机构1和下压机构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363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套管和用于制造这种套管的方法
- 下一篇:车辆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