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过线束堵盖及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35976.2 | 申请日: | 2012-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5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 发明(设计)人: | 胡磊;杨现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 地址: | 10002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束堵盖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线束堵盖及具有该过线束堵盖的车辆,属于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车辆密封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车辆品质的好坏。具有良好密封性能的车辆能够带给乘客舒适、安静的乘车环境,使乘客“乐享”其中。对于整车密封而言,车身线束孔的密封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众所周知,车身的内部与外部有大量的线束和拉线需要通过,尤其是发动机舱与驾驶室之间存在大量的控制线束,这就要求前围板上有足够的过孔满足其通过。这些线束的过孔如果密封不严,会造成车辆在使用过程中漏水、漏声,严重影响车辆的使用品质。
通常,在线束的过孔处会采用过线束堵盖进行密封。传统的过线束堵盖往往只有一道密封结构,密封结构单一,固定不够牢固,可靠性差。线束穿过过线束堵盖时一旦有弯曲量,过线束堵盖的密封结构便会被撑开,密封效果变差。因此传统的过线束堵盖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便会出现渗水、漏声、线束晃动等一系列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线束堵盖,其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过线束堵盖,包括一采用弹性可变形材料制成的堵盖本体,所述堵盖本体的第一端具有一口径小于线束的直径的用于发生挤压变形以固定线束的第一密封口,所述堵盖本体的第二端具有一口径小于线束的直径的用于发生挤压变形以固定线束的的第二密封口,所述堵盖本体的内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密封口和所述第二密封口贯通的用于供线束穿过的腔体,所述堵盖本体的外周形成有用于发生挤压变形以与车身钣金固定的卡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口呈喇叭口状。
优选的,所述第二密封口呈喇叭口状。
优选的,所述腔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密封口和所述第二密封口的口径。
优选的,所述堵盖本体采用三元乙丙橡胶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过线束堵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过线束堵盖采用弹性可变形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弹性,当线束穿过该过线束堵盖时,其第一密封口和第二密封口会与线束接触而发生挤压变形,形成两道密封结构,使得该过线束堵盖在与线束的密封处不但具有良好的防水、隔音性能,而且保证线束与该过线束堵盖之间固定牢靠,不易出现相对滑动,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过线束堵盖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图1中A-A向结构剖视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过线束堵盖在线束穿过时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过线束堵盖,其包括一采用弹性可变形材料制成的堵盖本体100,该堵盖本体100的第一端设一第一密封口200,该堵盖本体100的第二端设一第二密封口300,该堵盖本体100内部形成一与第一密封口200和第二密封口300相贯通以供线束穿过的腔体400,且该堵盖本体100的外周形成一用于与车身钣金固定的卡槽500。
其中,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过线束堵盖在没有线束穿过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过线束堵盖在线束穿过其中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过线束堵盖的第一密封口200的口径小于线束600的直径,在线束600从该第一密封口200、腔体400以及第二密封口300中穿过时,线束600由于直径大于第一密封口200的口径,会挤压第一密封口200,第一密封口200发生挤压变形,而实现与线束600的固定、密封;
同样,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密封口300的口径小于线束600的直径,在线束600从第一密封口200、腔体400以及第二密封口300中穿过时,线束600由于直径大于第二密封口300的口径,会挤压第二密封口300,第二密封口300发生挤压变形,而实现与线束600的固定、密封;
此外,如图3所示,该过线束堵盖在安装时,将该过线束堵盖置于车身钣金700的线束孔处,挤压该堵盖本体100,该堵盖本体100的卡槽500则发生挤压变形,而与车身钣金700卡接固定,从而将该过线束堵盖牢牢固定于车身钣金700的线束孔处。
此外,如图3所示,腔体400为供线束600穿过的通道,其对线束600的走向还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359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铜纳米线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悬浮复合汁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