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天线移动终端的射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32640.0 | 申请日: | 2012-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790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陈玉稳;李日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H01Q1/22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汉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55 | 代理人: | 田子荣 |
地址: | 52385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线 移动 终端 射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天线移动终端的射频系统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越来越小型化、多频化,相应地对天线的小型化、多工作频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提高天线的带宽,创新了可调谐天线、高低频分开天线技术,但这两项技术有着各自的缺点。
普通可调谐天线一般只针对低频段进行调谐,因为调谐电路对高频段性能的影响往往是负面的。由于调谐支路的存在,会导致天线的形式受到一定的局限性,高频段的性能难以兼顾。
而普通高低频分开的双天线方案,虽然能扩展高频带宽而且天线的调试比较简单,但是并不能很有效地扩展低频带宽,或者通过匹配扩展的带宽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提及的问题,提出一种双天线移动终端的射频系统,将调谐技术与天线分频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天线性能与降低天线设计难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天线移动终端的射频系统,包括射频电路、高频天线单元与低频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天线单元、低频天线单元分别设有独立的馈入脚,对应与射频电路的高、低频通路连接,所述高频天线单元与低频天线单元分散布局。所述射频系统还包括有第一调谐电路,其控制端与移动终端的处理器连接。所述低频天线单元设有切换脚,所述第一调谐电路与低频天线单元的切换脚对应连接。
所述高频天线单元布置于移动终端主板的下端,所述低频天线单元布置于移动终端主板的上端,反之亦然。
上述方案中,高、低频天线单元可分置移动终端主板的两端,既能有效缓解高、低频段之间的干扰,又有利于调整使用者的手部与头部在通话时对天线的影响。
所述第一调谐电路设有一与CPU连接的控制信号输入端,根据加载不同的控制信号进行电路阻值或容值变化、或通路开与关,从而实现天线的调谐。
进一步,所述第一调谐电路包括一宽带单极双掷开关,以及对应连接的第一开关通路、第二开关通路,所述宽带单极双掷开关的掷刀端与低频天线单线的切换脚电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通路经电感L1接地,所述第二开关通路经电感L2接地或直接接地。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射频系统还包括有第二调谐电路,所述高频天线单元设有切换脚,所述第二调谐电路与高频天线单元的切换脚对应连接。
一般情况下,高频天线单元具有足够的带宽,但仍可通过增加相应的调谐电路来进一步改善其频普特性,实现更高质量的通信与相关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射频系统结构框架示意图一。
图2为调谐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天线单元布局示意图。
图4为射频系统结构框架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包括射频电路1、高频天线单元2、低频天线单元3以及与低频天线单元对应的第一调谐电路4。所述高频天线单元2设有独立的馈入脚201,所述低频天线单元3设有独立的馈入脚301,对应与射频电路1的高、低频通路连接,所述低频天线单元还设有切换脚302,与所述的第一调谐电路4对应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调谐电路设有一与CPU连接的控制信号输入端,根据加载不同的控制信号进行电路阻值或容值变化、或通路开与关,从而实现天线的调谐。
进一步,所述第一调谐电路包括一宽带单极双掷开关,以及对应连接的第一开关通路、第二开关通路,所述宽带单极双掷开关的掷刀端与低频天线单线的切换脚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通路经3nH电感L1接地,所述第二开关通路直接接地。当工作在GSM850频段时,宽带单极双掷开关切换到第一开关通路;当工作在GSM900频段时,宽带单极双掷开关切换到第二开关通路。
如图3所示,移动终端主板布局示意图,箭头所指方向为主板上端。所述高频天线单元2布置于移动终端的主板的下端,所述低频天线单元3布置于移动终端的主板的上端;反之亦可,高频天线单元可布置主板的上端,低频天线单元可布置于主板的下端。
如图4所示,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射频系统还可设置有第二调谐电路5,所述高频天线单元2设有切换脚,所述第二调谐电路5与高频天线单元的切换脚对应连接。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的范围。凡与本专利的技术方案雷同、近似或以此为基础所作出的等效变换、改进皆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326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层注水测试滑轮
- 下一篇:IGBT驱动板的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