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交替流道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32155.3 | 申请日: | 2012-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13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铭;董渊;孙广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环讯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8/02 | 分类号: | B22D18/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竺路玲 |
地址: | 201711 上海市青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替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流道,尤其涉及一种可交替流道模具。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压铸模锻工艺是一种在专用的压铸模锻机上完成的工艺,它的基本工艺过程是:金属液先低速或高速铸造充型进模具的型腔内,模具具有活动的型腔面,它随着金属液的冷却过程加压锻造。如图1A-1B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单流道的下模腔1以及产品结构所示,在产品过程中高温高压锌合金料会长时间冲击入料口3相对应的模腔2壁,会在入料口处对模具产生应力集中,经过长时间冲击在应力集中部位的材料会疲劳失效,造成材料氧化剥落,产生模具腐蚀,这使得再次使用模具会使生产出来的模具表面不光整变得凹凸不平,同时造成压铸模具频繁的整修造成模具的使用寿命缩短,给生产成本增加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交替流道模具,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模具内流道为单流道,在生产过程中使用高温压锌合金料会长时间冲入料口相对应的模腔壁,该冲击力的应力集中使得模具材料发生疲劳失效,造成材料氧化剥落,产生模具腐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交替流道模具,其中,包括:下模具,所述下模具上表面内设有模腔、第一流道、第二流道以及浇口,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分别连接所述模腔两端的入料口,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远离所述模腔的一端均与所述浇口连接,所述下模具内设有贯穿所述下模具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垂直于所述第一流道并与所述第一流道的中部相连接,所述第二通孔垂直于所述第二流道并与所述第二流道的中部相连接,在所述第一流道内设有第一插块,在所述第二流道内设置第二插块,
上述的可交替流道模具,其中,所述第二插块的顶端设有一凹槽。
上述的可交替流道模具,其中,在所述下模具内设有的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长边均大于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内的宽度,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口径面积由所述下模具的上顶面至下底面逐渐变大。
上述的可交替流道模具,其中,所述第一插块、所述第二插块的外形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腔相匹配。
上述的可交替流道模具,其中,所述第一插块与所述第二通孔内的第二插块的长度均大于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的宽度。
上述的可交替流道模具,其中,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与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的横截面一致。
上述的可交替流道模具,其中,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的形状一致均成弧线型。
上述的可交替流道模具,其中,所述第一插块与所述第二插块分别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内时,所述第一插块与所述第二插块的顶面与所述下模具的上表面齐平。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交替流道模具,采用了如上方案的具有以下的效果,有效地采用了双流道并通过交替入料的使用方式以解决模具长时间受到应力集中的冲击力所造成的模具损坏,降低了模具的腐蚀几率,以达到提高模具寿命和节省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如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A-1B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单流道的下模腔以及产品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交替流道模具的平面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交替流道模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4A-4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交替流道模具的整模示意图。
如图参考:下模腔1、模腔2、入料口3、第一流道4、第一通孔41、第一插块42、第二流道5、第二通孔51、第二插块52、浇口6、凹槽7、插槽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和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环讯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环讯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321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