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细颈圆底烧瓶清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31401.3 | 申请日: | 2012-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0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肖慧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慧远 |
主分类号: | B08B9/087 | 分类号: | B08B9/087;A46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细颈圆底 烧瓶 清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辅助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细颈圆底烧瓶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种科学技术领域涉及到的试验中,细颈圆底烧瓶具有便于夹持、观察和精确定容的优势,已成为不可替代的实验仪器。但由于其上窄下宽的形状,导致在清洗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现有的清洗装置多为直筒硬毛刷,难以清洗到圆底烧瓶底部的各个部位,经常有杂质残余。另外刷毛的材质容易使瓶壁受到刮伤,影响其实际容积的变化造成实验的误差。因此,提供一种细颈圆底烧瓶清洗装置,解决细颈圆底烧瓶因自身形状造成的清洗不便的问题,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度,是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内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颈圆底烧瓶清洗装置,解决细颈圆底烧瓶因自身形状造成的清洗不便,以及清洗不当容易造成实际容积变化的问题,从而减小了实验误差,提高了实验的精确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细颈圆底烧瓶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由金属圆筒和金属杆组成,所述金属圆筒前端带有与金属圆筒部分边缘卯合的金属圆片,所述金属杆前端嵌有刷毛,所述金属杆贯穿于金属圆筒内。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杆上端设有一手指按位。
进一步的,所述刷毛为柔性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细颈圆底烧瓶清洗装置的金属圆筒。
图2为一种细颈圆底烧瓶清洗装置的金属杆。
图3为一种细颈圆底烧瓶清洗装置的结构图。
图4为一种细颈圆底烧瓶清洗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细颈圆底烧瓶清洗装置,由金属圆筒1和金属杆5组成。金属圆筒1前端部分边缘2与金属圆片3卯合,金属杆5上端设有一手指按位6。为了能正常使用清洗装置,金属圆筒1的直径D1要小于烧瓶瓶颈的直径D4。金属圆片3的目的是避免金属圆筒1内部金属杆5受重力影响而下滑,方便整个金属圆筒1通过细颈部分,防止金属杆5伤到瓶颈的刻度线,保证了读数的精确度。金属圆筒1的直径D1大于金属杆5的直径D2,金属杆5可贯穿于金属圆筒1内。在使用清洗装置时,先将金属圆筒1深入细颈圆底烧瓶7中,待其前端进入细颈烧瓶7圆底部分后,用拇指推压手指按位6,即可使刷头伸出,进行清洗。为了使清洗效果显著,应使毛刷的直径D3略大于烧瓶底部的直径D5。另外根据具体的实验试剂,可更换刷头。同时对刷毛4的材料进行了改进,可与瓶壁形成柔性服帖的接触,在清洗干净的同时又利于本身形态的保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细颈圆底烧瓶清洗装置解决了细颈圆底烧瓶因自身形状而造成的清洗不便,以及清洗不当容易造成实际容积变化的问题,从而减小了实验误差,提高了实验的精确度。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慧远,未经肖慧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314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正反插USB装置
- 下一篇:可调高度式LED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