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交桥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30948.1 | 申请日: | 2012-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17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梁连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连忠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交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路桥梁,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城市交通的立交桥。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私家车的拥有量迅速增加,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日益严重,普通的红绿灯交叉路口,占地面积大,很容易造成交通堵塞,立交桥上下分层,多方向行驶互不干扰,因此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中,大量交叉路口建有立交桥,现有立交桥大多线路错综复杂,驾驶员不易分辨方向,而且占地面积大,建设成本高。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立交桥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多方向行驶互不干扰,占地面积小,建设成本低,方向感明确的新型立交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交桥,包括地下层、地面层、地上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层位于立交桥的最底层,设有横向非机动车道、纵向非机动车道,所述地面层位于地下层的上方,设为纵向机动车道,所述地上层位于立交桥的最上方,设为横向机动车道。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向机动车道与纵向机动车道通过引桥连接,在交叉点的四角设有四个连接引桥,所述引桥设有上行车道与下行车道。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向非机动车道分为左右两条通道,与横向机动车道平行分布,所述纵向非机动车道分为左右两条通道,与纵向机动车道平行分布,横向非机动车道和纵向非机动车道均位于纵向机动车道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立交桥的非机动车道位于地下层,通行方便安全,不影响车辆通行,纵向机动车道与横向机动车道通过引桥连接,直行、交叉、转弯均可畅通无阻,方向明确容易辨别车道,且占地面积小,建设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交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交桥100,包括地下层、地面层、地上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层位于立交桥的最底层,设有横向非机动车道1、纵向非机动车道2,所述地面层位于地下层的上方,设为纵向机动车道3,所述地上层位于立交桥的最上方,设为横向机动车道4,所述横向机动车道4与纵向机动车道通3过引桥5连接,在交叉点的四角设有四个连接引桥,所述引桥设有上行车道与下行车道,所述横向非机动车道1分为左右两条通道,与横向机动车道4平行分布,所述纵向非机动车道2分为左右两条通道,与纵向机动车道3平行分布,横向非机动车道1和纵向非机动车道2均位于纵向机动车道3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立交桥将的非机动车道设于地下层,通行方便安全,不影响车辆通行,纵向机动车道与横向机动车道通过引桥连接,直行、交叉、转弯均可畅通无阻,且方向明确容易辨别车道,其双向6车道的路面宽度不超过45米,占地面积小,建设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连忠,未经梁连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309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掺有回收料的沥青混凝土拌合设备
- 下一篇:模块化机油滤清器维护油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