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缝隙煤槽自闭挡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29863.1 | 申请日: | 2012-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8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薛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华能电力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9/18 | 分类号: | B65G69/18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4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隙 自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力发电厂缝隙式煤沟挡尘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缝隙煤槽自闭挡尘装置。
背景技术
叶轮给煤机在拨料时会产生大量扬尘,目前,在各个使用叶轮给煤机地沟缝隙煤槽的领域中,叶轮给煤机工作时大都没有使用任何的粉尘治理设备,缝隙煤槽也多为敞开状态,在拨煤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对工作环境和生产现场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简单、操作方便的缝隙煤槽自闭挡尘装置,其能有效减少叶轮给煤机工作时产生的粉尘。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缝隙煤槽自闭挡尘装置,包括带有滚轮的叶轮给煤机,所述叶轮给煤机设置在输送架的轨道上,所述输送架侧边配套设置缝隙煤槽,特征是:所述缝隙煤槽挡板下端具有凸起,在凸起上设置铰链,所述铰链下端固定连接缝隙煤槽自闭式挡帘,所述缝隙煤槽自闭式挡帘下端焊接有导套,所述叶轮给煤机叶轮座两端设置第一挡帘挑杆、第二挡帘挑杆,所述第一挡帘挑杆、第二挡帘挑杆之间,叶轮座上设置挡帘托轮,所述叶轮给煤机的叶轮部分伸入缝隙煤槽,被撑开的缝隙煤槽自闭式挡帘搭在挡帘托轮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送架槽内设有输煤皮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挡帘挑杆为圆弧状杆,其远离叶轮给煤机一端设置有圆弧状第一凹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挡帘挑杆为圆弧状杆,其远离叶轮给煤机一端设置有圆弧状第二凹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缝隙煤槽自闭挡尘装置后,自闭式挡帘整齐地排列在缝隙煤槽出口,能阻挡槽内煤料的下落和粉尘的外泄。挡帘挑杆能在工作点开启自闭式挡帘使叶轮给煤机泼煤。粉尘不会从地沟缝隙煤槽内喷出,叶轮给煤机前后粉尘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使工作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本实用新型简单可靠,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易于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3中,包括输煤皮带1、缝隙煤槽自闭式挡帘2、第一挡帘挑杆3、叶轮给煤机4、挡帘托轮5、铰链6、缝隙煤槽7、叶轮座8、输送架9、挡板10、第二挡帘挑杆11、导套12、第一凹块13、第二凹块14等。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缝隙煤槽自闭挡尘装置,包括带有滚轮的叶轮给煤机4,所述叶轮给煤机4设置在输送架9的轨道上,所述输送架9侧边配套设置缝隙煤槽7,所述缝隙煤槽7挡板10下端具有凸起,在凸起上设置铰链6,所述铰链6下端固定连接缝隙煤槽自闭式挡帘2,所述缝隙煤槽自闭式挡帘2下端焊接有导套12,所述叶轮给煤机4叶轮座8两端设置第一挡帘挑杆3、第二挡帘挑杆11,所述第一挡帘挑杆3、第二挡帘挑杆11之间,叶轮座8上设置挡帘托轮5,所述叶轮给煤机4的叶轮部分伸入缝隙煤槽7,被撑开的缝隙煤槽自闭式挡帘2搭在挡帘托轮5上。
所述输送架9槽内设有输煤皮带1。
所述第一挡帘挑杆3为圆弧状杆,其远离叶轮给煤机4一端设置有圆弧状第一凹块13。
所述第二挡帘挑杆11为圆弧状杆,其远离叶轮给煤机4一端设置有圆弧状的第二凹块1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采用缝隙煤槽自闭式挡帘2在卸煤点开启,非卸煤点自动关闭的工作原理,当叶轮给煤机4在移动拨煤时,随着机器移动的第一挡帘挑杆3和第二挡帘挑杆11能将缝隙煤槽自闭式挡帘2自动开启,叶轮给煤机4将缝隙煤槽7中煤泼至输煤皮带1上,进行卸煤,而第一挡帘挑杆3和第二挡帘挑杆11前后非工作点的缝隙煤槽自闭式挡帘2会靠自身重力自动关闭,压紧槽口,阻隔煤块和粉尘下落,控制了粉尘向外扩散。
本实用新型能随给煤机移动同步开启,自动关闭,煤不容易从缝隙煤槽内掉落,从而使工作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华能电力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华能电力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298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