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A柱上饰板及具有该A柱上饰板的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28192.7 | 申请日: | 2012-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52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林;张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2 | 分类号: | B60R13/02;H04R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黄灿;安利霞 |
地址: | 10002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柱上饰板 具有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汽车上的A柱上饰板及具有该A柱上饰板的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娱乐性要求的提高,一款汽车如能配置更多的扬声器,则能在同级别轿车中提高很高的竞争力,尤其是高音扬声器对车内的环绕立体声起到关键的作用。
一般汽车车身有三个立柱,从前往后依次为前柱(A柱)、中柱(B柱)、后柱(C柱)。挡风玻璃和左前车门之间的柱叫A柱。
为了使A柱上装饰板能成为高音喇叭安装的载体,由此如何合理利用空间来设计喇叭罩的安装结构,同时能保证安装的强度以及安装和拆卸的方便性是喇叭罩布置和设计的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A柱上饰板及具有该A柱上饰板的汽车,能够对车内的环绕立体声起到良好的作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A柱上饰板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A柱上饰板,包括板体,在所述板体上开设有扬声器装配孔,在所述扬声器装配孔内安装有扬声器。
进一步地,所述扬声器为高音扬声器,其包括喇叭罩,和装配在所述喇叭罩上的喇叭;其中所述喇叭罩通过第一卡接结构卡在所述扬声器装配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喇叭罩上的三个卡扣;所述喇叭罩上的三个卡扣围绕所述喇叭罩的中心轴线布置在同一圆周上,且相邻两个卡扣的夹角为120度。
进一步地,所述喇叭通过第二卡接结构卡在所述喇叭罩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接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喇叭上的三个卡扣;所述喇叭上的三个卡扣围绕所述喇叭的中心轴线布置在同一圆周上,且相邻两个卡扣的夹角为120度。
进一步地,所述喇叭罩上设有防装错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喇叭罩上的防装错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喇叭罩上的凸起或凹槽;在所述扬声器装配孔内设有与所述喇叭罩上的凸起或凹槽相配合的凹槽或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喇叭上设有防装错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喇叭上的防装错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喇叭上的凸起或凹槽;在所述喇叭罩上设有与所述喇叭上的凸起或凹槽相配合的凹槽或凸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包括前述任一项所述的A柱上饰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各方案中,由于在A柱上饰板上装配有扬声器,能够对车内的环绕立体声起到良好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A柱上饰板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A柱上饰板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高音喇叭及喇叭罩在A柱上饰板上的装配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高音喇叭及喇叭罩总成的一示意图(除去A柱上饰板);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高音喇叭及喇叭罩总成的另一示意图(除去A柱上饰板);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喇叭罩的后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喇叭罩的轴侧视图;
图8为图1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配结构的A-A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汽车车内的环绕立体声效果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A柱上饰板及具有该A柱上饰板的汽车,能够对车内的环绕立体声起到良好的作用。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A柱上饰板,包括板体1,在所述板体上开设有扬声器装配孔2,在所述扬声器装配孔2内安装有扬声器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A柱上饰板,由于在其上装配有扬声器3,能够对车内的环绕立体声起到良好的作用。
参看图4至图8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扬声器3,优选为高音扬声器,其包括喇叭罩31,和装配在所述喇叭罩31上的喇叭32;其中所述喇叭罩31通过第一卡接结构4卡在所述扬声器装配孔2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接结构4为设置在所述喇叭罩上的三个卡扣;所述喇叭罩上的三个卡扣围绕所述喇叭罩的中心轴线布置在同一圆周上,且相邻两个卡扣的夹角为120度。
进一步地,所述喇叭通过第二卡接结构5卡在所述喇叭罩31上。优选地,所述喇叭32与所述喇叭罩31之间为反扣的卡接方式,从同一方向很难将二者分离,良好的保证了装配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281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起搏器电极线及起搏器
- 下一篇:氟维司群的油针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