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ED发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28072.7 | 申请日: | 2012-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8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海军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3/04;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11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发光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发光模组,属于LED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LED灯具是指灯具产品采用发光二极管(LED)技术作为主要的发光源。LED即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元件,其利用电流顺向流通到半导体P-N结耦合处,再由半导体中分离的带负电的电子与带正电的空穴两种载子相互结合后,而产生光子发射,不同种类的LED能够发出从红外线到蓝光之间、与紫光到紫外线之间等不同波长的光线。
发光二极管(LED)的光强分布是中间强,四周弱,中间的发光强度约占总发光强度的70%~80%左右,四周的发光强度约占总发光强度20%~30%左右。LED的光线直射出来太过刺眼,人们直视太过刺眼,会形成眩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LED发光模组,光照范围更大,光照更均匀,亮度更高,避免了炫目现象。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LED发光模组包括透镜、芯片和灯座,透镜位于灯座上,灯座中心设有出光孔,其特征是:芯片位于透镜和灯座之间,透镜下表面边缘处设有环形槽,环形槽用于容纳芯片。所述透镜上表面为反光面,下表面为出光面,环形槽的表面为进光面。所述反光面上覆盖反射膜。
进一步的,透镜的边缘通过第一压框压紧,第一压框通过螺栓固定在灯座上。
进一步的,出光面为磨砂平面。
进一步的,出光面表面设有标识层。
进一步的,反光面表面设有多个小曲面。
进一步的,进光面为自由曲面。
进一步的,反光面为自由曲面。
进一步的,灯座通过螺栓连接第二压框,第二压框将透镜压紧。
进一步的,灯座上连接导热管,导热管上连接第三压框,第三压框将透镜压紧。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通过反射膜有效收敛了光线,去除了杂光,光照亮度更高;散热效果好,侧面出光,避免了炫目现象;发光均匀,美观大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透镜、2-芯片、3-灯座、4-环形槽、5-进光面、6-反光面、7-出光面、8-第一压框、9-第二压框、10-第三压框、11-导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中,包括透镜1、芯片2和灯座3,第一压框8通过螺栓固定在灯座3上。透镜1位于灯座3上,透镜1的边缘通过第一压框8压紧。芯片2位于透镜1和灯座3之间。透镜1下表面边缘处设有环形槽4,环形槽4用于容纳芯片2。第一压框8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起到导热与散热的作用。
所述芯片2为环形。所述灯座3为环形,灯座3中心设有出光孔,灯座3采用铝合金或铜材料制作,起到导热与散热的作用。
所述透镜1上表面为反光面6,下表面为出光面7,环形槽4的表面为进光面5。所述进光面5和反光面6为自由曲面,出光面7为磨砂平面,出光面7表面设有标识层,标识层可以是各种几何图案,起到美化作用,。所述反光面6上覆盖反射膜,反射膜采用铝或银或铜或金材料制作。反射膜将射入的光线全部进行反射。所述反光面6表面设有多个小曲面,小曲面将射入的光线经过多次反射,进一步柔化汇聚光线,优化出光。
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二中,灯座3通过螺栓连接第二压框9,第二压框9将透镜1压紧。第二压框9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起到导热与散热的作用。
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三中,灯座3上连接导热管11,导热管11上连接第三压框10,第三压框10将透镜1压紧。导热管11采用铜材料制作,起到导热与散热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芯片2发出光线,光线通过进光面5全部进入透镜1中,光线从透镜边缘射入汇聚到透镜中心,然后被透镜反射膜反射到出光面7射出。通过反射膜有效收敛了光线,去除了杂光,光照亮度更高;侧面出光,避免了炫目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海军,未经王海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280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